2024年4月末,在衡水东明古玩城得到一个红色木胎大漆的长方型银箱,上书:深州孤城 理从堂记。经认真研考,笔者眼前一亮,有淘到宝贝之感,填补了生活衡水四十年认知空白,对衡水资格最老“深州城”刮目相视。此物件系清朝中后期孤城“官炉房”盛放银子的,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揭示了深州孤城村是清代北京金融街的“根”!是北京银行业的发祥地。
深州孤城与北京金融的世纪“姻缘”是板上钉钉。2022年6月16日,《北京日报》、京报网发表《清末至民国时期银行扎堆,这条街堪称老北京最早的金融街》一文记述:北京前门外商业街自明清以来金融业迅速发展,称老北京最早的“金融街”,珠宝市有26家“官炉房”,亦称“银炉”,最初业务是帮客商熔散银,铸元宝,后来发展成为客户存放现银。
清朝道光年间,直隶深州孤城村的卢天宝,第一个在前门外珠宝市创立民营“久聚炉房”,时间不长迅速扩展蔓延。卢氏族人及亲戚纷纷进京开设炉房,号房有复聚、万聚、增盛、增茂等二十多家,其中包括“理从堂”。在此从事炉房业的商人以深州人为主。后来,束鹿、冀州人也纷纷加入,时称“深束冀帮银行”。炉房最初是熔银铸宝,不收手续费,只在银的成色取利。散银成色低的,铸成元宝,扣客商百分之二三。后来发展到以存现银为主,各商家、钱铺、衙门、官家等皆固定一二家炉房为主,存放家中现银。已形成现代银行雏形。
随着业务的扩展和经营模式的成熟,26家炉房在光绪年间全部在户部备案,称“官炉房”。此举大大提高了炉房的知名度与信誉度,业务量和炉房规模迅速增加,各房也尝到了“沾官气”的甜头。至此,26家“官炉房”牢牢控制了北京的金融业,北京大小店铺在早起开门前都必须到珠宝市查看银钱比价的水牌,而后才开门营业。深州人也在京城扬眉吐气,传承百年。
深州人在明清两朝的经商意识很强,官商意识更加浓烈,也是干成“大买卖”的重要原因。1900年庚子之乱,26家“官炉房”被烧毁,造成全部停业。事变过去后,户部给炉房拨款,全部启动,使之迅速复元,这是聪明的深州人善于借“官威”的体现。深州商人勇于、善于和官方打交道,因此干成了不少大买卖,挣了大钱。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是26家官炉房兴旺发达的底气。深州商帮借官发财的成功范例还有不少。
从明代开始,深州人就在北京服务皇室,建起“官木厂”承揽皇宫修缮业务,有的一直延续至今。民国著名企业家封竹轩创建的永增军装局,发挥企业集团优势,经营各种军需,收益颇丰。在北京首屈一指,在各路大帅、大款、大官之间左右逢源。就是这些深州商帮大款、大腕、大家在明清民国的商场中相互扶持,依靠乡情、亲情,打通官场,争取利益最大化,十分难得,也是深州孤城官炉房兴旺发达的底气!
深州孤城的一个小小的银箱,承载着深州商帮光辉的历史,在京城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能干成传承百年的“大买卖”实在不易!更不简单!以产业经营成大事、成大器的企业集团在那时是凤毛麟角,值得后人深思和学习。
作者:静怡园主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