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冽)日前,市教育局发出通知,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再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开展多元化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建立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体系,进一步筑牢广大中小学生安全思想防线,提升应对突发安全事件基本技能。


  通知指出,学校安全重在预防,要坚持教育在先,下大力开展广泛的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防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各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河北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确保计划、课时、读本、师资、考核“五落实”,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一是配备数量足够的读本,达到人手一册的要求。二是严格规范使用安全教育读本。严格从省教育厅《关于推荐使用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读本的通知》规定的书目中选择,即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小学安全教育读本》、华文出版社《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不得购买和使用未经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审定的安全教育读本或学习资料。公办学校相关的教育材料使用学校公用经费统一购买,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增加学生的负担。民办学校同样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公共安全教材,费用由学校承担,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三是落实公共安全教育师资。在核实编制标准范围内,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备公共安全专兼职教师,在校生在3000人以下的学校要配备1名专职教师或3名兼职教师,3000人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备2名专职教师或6名兼职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把安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四是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各中小学校每学期至少要安排4个课时的课堂教学,并纳入学校教学及课程计划,排入课表,不能以班务会等其他形式的课代替;应急疏散演练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鼓励学校结合大课间常态化开展应急疏散演练;每学期不少于两次的专题教育活动。


  通知要求,要开展多元化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各中小学要在完成课堂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剧毒、易燃、防洪、防雹、防震、防电、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防性侵等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与公安、市场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联合进行形式多样的防诈骗、防校园“欺凌与暴力”、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等公共安全专题教育。通过参观交通、消防、治安、自然灾害、戒毒教育基地等展览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互救演练,模拟地震演练等实践教学进行安全教育。


  通知要求,要建立科学的公共安全教育评价体系。市教育局将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市直学校落实公共安全教育情况纳入年度安全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并作为学校“平安校园”创建的一项考评内容。要把公共安全教育作为校长及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切实发挥好公共安全教育专门教师作用,组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精品课堂”观摩评比活动。学校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全体在职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