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里,苏轼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以看出古人对雨有多偏爱。
小时候的我却不喜欢下雨,觉得一到下雨天漂亮的鞋子、衣服都不能穿,还要穿着笨重的雨靴,难看的雨披。而父母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下雨。父母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累的时候下一场雨可以扫去他们的疲惫,在家门口一边感叹这雨来得及时一边干点小活,享受难得的休憩时光。
等到上学的时候,每到下雨,同学们都会打着各式各样的雨伞。看到别人打着五颜六色的花伞,很是羡慕,也想拥有一把这样的花雨伞,可是那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有一把笨重又丑陋的木柄塑料雨伞,还是那种黑帆布的,所以就更讨厌下雨了。
后来,上了大学,独自一人在外求学,每每下雨只要不大就冲进雨里一溜小跑地跑回宿舍,跑到食堂。那时候有一定的经济自由,父母每月会给零花钱,我也是在那时候买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把雨伞,是我喜欢的花雨伞。那时候觉得上大学真好,不用每天听着妈妈的唠叨,也不用每天跟姐姐妹妹因为零食、衣服吵得不可开交。
再后来参加了工作,自己可以挣钱了,可以买各种各样的花雨伞,可是却没了小时候的那种喜爱。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更加讨厌下雨,因为下雨就意味着需要打车,需要花钱坐车去上班,心情也会变得愈发糟糕!
雁过无痕,岁月无声。不知不觉走到中年,有了儿子。我会给儿子准备漂亮的雨靴、精美的雨披还有五颜六色的儿童伞。不禁感叹,儿子可真幸福。有一次跟母亲因为一件小事起了争执,人生第一次忤逆母亲。母亲哭了,我也哭了。在接下来的好几天我跟母亲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转眼间到了母亲坐车回老家的日子了。去车站送母亲,突然间下起了雨,雨不大,毛毛雨,我把家里唯一的一把雨伞递到母亲手里,母亲撑着伞我拎着行李跟在母亲身后。等车的时候我跟旁边的阿姨聊着车次,不知道什么时候头顶上多了一把伞,母亲在我身后小心翼翼地撑着。刹那间,我心里一酸,五味杂陈,也是在那时候我发现了母亲鬓角的白发。我俩都笑了,关系也在那一刻破冰了。送走母亲,我收起雨伞漫步回家,开始感受和观览雨中的景象,突然间觉得下雨也是这样的美好!
慢慢的,我开始欣赏下雨的时光。闲暇时分,我会坐在窗前,窝在沙发里看着窗外的雨一滴一滴落到玻璃上,顺着玻璃的纹路慢慢流下来,觉得周围嘈杂的声音都消失了。回忆起童年最值得珍惜的风景,突然想起汪国真的《雨的随想》:“无论怎么样的故事一逢上下雨便难忘。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
作者:韩立冲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