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皮肤病中的带状疱疹,因病毒侵犯神经节使之发炎坏死产生神经痛,疼痛是其特征之一,儿童患者疼痛较轻微,而年老体弱、免疫功能低下者往往表现严重,疼痛剧烈,甚至难以忍受,并可遗留神经痛达数月之久。生殖器疱疹其损害特点是水疱极易破溃糜烂,局部疼痛明显。跖疣多发生于足部易受压部位,挤痛明显。


球菌感染性皮肤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在皮损处有明显的触痛;单纯性毛囊炎系整个毛囊发生化脓性炎症,可自觉轻度疼痛;疖和疖病初起为毛囊性炎症性丘疹,逐渐增大成红色硬性结节,有疼痛及压痛;痈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使多个邻近毛囊发生深部感染,即聚集性疖肿,在患部可有搏动性疼痛;蜂窝织炎是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弥漫性化脓性炎症,患处疼痛显著,如发生于指(趾)则局部有明显搏动痛及压痛;化脓性汗腺炎是大汗腺慢性化脓性炎症,可有自觉疼痛及压痛。


某些昆虫及动物性皮肤病如蜈蚣咬伤是在局部出现剧痛;隐翅虫皮炎可自觉灼痛,严重者出现剧痛;蜂蜇伤后立即感到灼痛和刺痛;蝎蜇伤为碰触蝎子,其尾端毒刺刺入皮肤,引起剧烈的灼痛。


物理性皮肤病中,鸡眼易发生于长久站立或行走的人,因坚硬的圆锥状角质尖端压入真皮中刺激乳头部丰富的神经末梢,可发生剧烈的顶撞样痛;胼胝是由于手足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扁平角质增生性损害,严重时可有压痛;摩擦水疱是由摩擦所致,出现大疱时有不适或疼痛,继发感染时疼痛更甚;手足皲裂是手足部皮肤因多种原因引起干燥和皲裂,可有轻度刺痛或中度触痛乃至灼痛。


血管炎性皮肤病如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四肢及面颈部有隆起的疼痛性红色斑块,可有触痛;结节性血管炎为皮下结节至较大的浸润块,结节有自发痛或压痛;结节性红斑皮损突然发生,为对称性、疼痛性结节,自觉疼痛或压痛,慢性者结节炎症轻微,有轻度压痛;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皮肤复发性破坏性溃疡,皮损一般都有较剧烈的疼痛和压痛,有病例显示,疼痛可为皮损发生前兆,预示病情的加重,疼痛消失又可先于其他症状的改善,表明治疗开始奏效。


其他有疼痛表现的皮肤病如皮痛,表现为无明显的皮肤损害,却有疼痛的感觉,常局限于身体一处,疼痛程度不等,可由轻微不适至剧烈疼痛。疼痛性质有灼热感、冷冻感、刺痛、摩擦痛及割裂痛等;红斑性肢痛病属于皮肤脉管性疾病,是一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以灼痛、疼痛、潮红、发热、皮温升高为特征,有严重烧灼感,遇热时发生剧痛,浸于冷水或抬高患肢疼痛可减轻或缓解;血管球瘤是一种血管性错构瘤,肿瘤的特点是疼痛,在外伤及温度变化时,尤其暴露于干冷环境中,更为明显,可自然发生疼痛,可限于局部,严重者可向近端放射。


总之,疼痛是皮肤科常伴有的主观症状之一,可见于多种皮肤疾患,因皮肤感染、神经损伤、局部刺激等原因引起,可有程度不等的疼痛感,并且性质各异,其发生机制中医仍归于“不通”所致。


( 孙英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