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有看过《拆弹专家》这部电影吗?在电影中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总是在惊心动魄的情形下,拆除即将爆炸引起巨大伤害的炸弹。常常也有人把神经介入医生比作“拆弹专家”,这是因为他们用一根小小的工具,拆除人脑内的“不定时炸弹”——颅内动脉瘤。这个小小的工具,就是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近年来引进的动脉瘤介入治疗新利器——密网支架。


“密网支架又被称为血流导向装置,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通常动脉瘤是血管壁形成的囊状突起,血流导向装置或者密网支架,是在血管内、载瘤动脉上跨过动脉瘤释放支架,重建血管。密网支架,脱胎于普通支架,但却又是材料上的一次革新,正在改变动脉瘤的治疗历史。我们从去年开始引进这项技术,目前已成功开展此类手术五十多例。”市五院介入科的高晋主任介绍。


由于密网支架的网眼非常小,导丝非常细,会干扰并减少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流出现阻滞,导致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表现为“血流导向”作用。它通过血流动力学机制起作用,与既往的弹簧圈栓塞完全不同,通过机械填塞促使其完全闭塞。另一方面,它提供血管内皮细胞攀爬生长的脚手架,促进内皮化修复。这样总体上较弹簧圈栓塞操作更简便,手术风险降低,更安全。 


高晋说到一个典型的病例,桃城区40岁的范先生,正值壮年时期,身体一向很好。一年前他头痛,以为是因疲劳、压力导致的,没想到疼痛竟持续近一个月,苦不堪言。服用止痛药后,头疼症状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加重,于是他来到五院就诊。起初行头部MRI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由于动脉瘤形态巨大、手术难度高,且随时都有破裂的危险。高晋带领团队给范先生又做了脑血管造影,发现范先生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有一个最大径约25.75mm的动脉瘤,形态就像是一个大葫芦,在高速DSA下看到动脉瘤里面的血流像旋涡一样,血供丰富,且血管迂曲,治疗难度极大。高晋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为范先生治疗详尽安全的手术方案——密网支架置入术,解决他脑中的“定时炸弹”。手术顺利,范先生康复出院并回到工作岗位。而后不久的复诊显示,其动脉瘤手术创口已完全愈合,范先生全家对高晋及其团队感激不已。


衡水五院自开展密网支架植入术以来,高晋团队越来越感受到这项技术的优势,原本许多困扰医生的较复杂的动脉瘤手术有了密网支架的“介入”,很多难题迎刃而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再加上其材料和设计都是经过精心选择和优化,因此其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长期保持血管的通常,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当然,密网支架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适应任何症状。”高晋说,“密网支架是为复杂、难治性动脉瘤而生的,因此早期的适应症也主要限定于:难治性夹层、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表现为颈内动脉大型及巨大型动脉瘤的闭塞率较高,相比于其他方法更有优势。不过随着其广泛应用,发现它较以前的单纯栓塞、支架辅助栓塞更安全有效,因此其适应症逐步拓宽,在破裂动脉瘤、小型及中型动脉瘤、后循环动脉瘤、Willis环远端动脉瘤、儿童患者等领域开始应用。”


曾有位同事在一篇文章提到“高速公路的修缮固然重要,而后期的养护更为重要”。对与密网支架植入术而言,同样如此。高晋说,现在他们重点完善的是围手术期管理与随访这一块。因为密网支架是一个直接植入脑内动脉的材料,其致栓性引发的血栓形成是影响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充分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是降低密网支架植入治疗后出现缺血性并发症的有力措施,规范的随访管理则是重要手段。


院方负责人表示,引进这项技术旨在为更多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今后五院将继续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文/图 高艳争


医师简介:          



高晋  主任医师,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


业务特长:①神经介入治疗:急性脑卒中动脉溶栓及取栓; 颅内、外血管狭窄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栓塞治疗等。②外周血管及全身各部位肿瘤的介入治疗。


现任:河北省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衡水市医学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血管与健康协会理事  


河北省血管与健康协会冠脉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衡水市中西医结合心脑同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北省血管与健康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