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明浩 摄  


景县旧志载,贾岛字阆仙,唐范阳人。未出仕之前,在蓨县云盖寺(位于今河北景县广川镇贾岛村)出家。贾岛去世后,村民在贾岛村建了贾岛祠,贾岛祠的香火很盛,明初毁于战乱。明中期,广川镇枫林村大户朱世岳的长子朱汉出资修复贾岛祠,并依时设祭。“推敲”的典故,就诞生在这里。


贾岛自幼酷爱诗文,但是家境贫寒,无钱读书。为了历练自己,便从老家范阳上路,沿路乞讨,来到久负盛名的广川古郡。为解决生计问题,贾岛到云盖寺当了和尚,授业师父为他取名无本。贾岛在云盖寺落发,一住就是十几年。由于刻苦努力,无论学识还是诗文,都有很大长进。


除了诵经、吟诗作文,贾岛还爱好种树,而枫树是他的最爱。因为到了秋天,枫树的叶子就变成了红色,仿佛点燃了一团团红色的火焰,让困境中的他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几年下来,云盖寺前后的枫树已经连缀成片。到了秋季,西边的杨林日渐萧索,这里却被火热的红色晕染得生机勃勃。那时,贾岛就会坐在枫树下朗诵吟咏,有时还会沿着林中小径雕琢诗句。每当这个时候,贾岛就会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


一天,贾岛戴了幞头,换了俗装,到广川古镇拜谒董仲舒祠,之后迤逦西行,不大工夫来到张甲河渡口。张甲河是黄河的支流,穿越广川,浩荡北去。两岸绿树成荫,草长莺飞,风光绮丽。当年董仲舒就常来此地读书吟诵,贾岛仰慕董老夫子,不知多少次来到这里闭目静坐,听波涛拍岸、水鸟呢喃,体味当年董老夫子的风采。贾岛融儒释为一体,不仅涵养了学问,还关照了自身的修为,向更广阔的空间敞开了胸襟。一来二去,贾岛便与摆渡老人成了忘年之交。贾岛与老人见过礼,正坐在船头攀谈,就见三个操着异域口音的人来到渡口,其中一个对摆渡老人深施一礼,说要渡河西去,请行个方便。贾岛也不等摆渡老人回话,待客人上船坐定,便熟练地摇动双桨,船便咿咿呀呀地向对岸驶去。那是个万国冕琉朝京华的时代,虽时在中唐,但大唐王朝世界思想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仍未动摇。这三人是日本派往长安觐见大唐皇帝的使者,个个操着流利的中国话。就见一人站起来,望着连天碧水,随口吟道:


水鸟浮还没,云山断复连。


贾岛略一沉吟,即联其下云:


棹穿波底月,船压水中天。


日本使者见船夫尚有如此佳句,连连感叹大唐诗文之盛,直到上岸,再也不敢卖弄斯文。


依靠个人努力改变前途和命运,一直是贾岛的梦想。随着诗文成就的长进,贾岛萌生了还俗拜师、求取功名的想法。他有过从军报国的念头,最能表露这个心迹的是《代边将》。他写道:“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但手无缚鸡之力,胸无战守之谋,如何实现报国大志?他又想到了科举。而走科举之路,前提是诗文大家或当朝权贵的举荐。可一个穷和尚,哪有钱财攀龙附凤?这时,贾岛想到了李凝。


李凝是赵郡人,无心出仕,行踪飘忽不定,过着散淡隐居的生活,可越是这样,名气也就越大,并由此得了个清高脱俗的美名。贾岛听朋友说,此时李凝正闲居赵郡村野老宅,整日与农夫野老悠游林泉。于是,贾岛整理了一下简单的行装,做了个行脚僧模样,白天沿门持钵,化缘乞食,夜晚就寻个寺院挂单,不过十几天就来到了赵郡。这一天日暮时分,贾岛来到李凝老宅。借着淡淡的暮色,贾岛见到的是一幅素墨浸染的图画:明月当空,暮云轻移,乡野空阔,绿草掩径,小桥横卧,孤园无邻。飞鸟归巢的几声鸣叫,更显得池静林寂。贾岛不忍心打破这令人心醉的沉寂,移动脚步,来到柴门,轻轻叩打门环。如此数次,不见应声。贾岛正在苦等,见有人路过,急忙行前打揖询问。路人告诉他,李凝已出门数日,不知几时能归。贾岛谢过路人,在附近找了个寺庙住下。贾岛与长老谈起李凝,得知李凝已到长安访友去了,没有三两月是回不来的。


此去赵郡,虽没见到李凝,却有了一首诗。回到云盖寺,挥笔书就《题李凝幽居》,其诗曰: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对诗的要求很严格,在他看来,诗虽为即兴之作,但功夫在打磨上,正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贾岛眼里,诗比自生自养的孩子还娇贵。稿子出来了,不知要修改多长时间,有时要放上一两年,改上数百上千次。他曾吟诗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人们送他个雅号,叫作“苦吟诗人”。


对《访李凝幽居》诗,贾岛总体来说是满意的,只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还须雕琢。他打算把“推”改为“敲”,但诗稿改易数十,仍不能确定。这一天,贾岛来到枫林小径,一边走,一边做着“推”“敲”的手势,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推敲、敲推”……


就在贾岛沉吟“推敲”的时候,冲撞了一个人的坐骑。那马经此一吓,前蹄腾空,一声嘶鸣,把那人颠下马来。随行的两个仆人,先把主人搀起来,弹掉身上的尘土,又把跌倒在地的贾岛提搂起来,举拳便打。还没等拳头落下去,就听主人喝道:“休得无理!”两个仆人这才退下。那人和蔼地问道,小师父,“推敲”什么,竟这般用心?贾岛打揖道,小僧作得一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打算改“推”为“敲”,几天来思虑不定,不想竟冲撞了贵人。那人不愠反笑,手拈胡须踱了两步,看着贾岛说,我看还是改作“敲”的好。你说呢?贾岛说,请先生明示,这“敲”字妙在何处?那人说,“鸟宿”“月下”用得最妙,妙在何处?无非就是个“静”字。推门看似无声,却不见奇处;敲门听似有声,反衬夜静之奇,用字之妙就在这里。贾岛听罢,心锁顿开,倒地便拜道,多谢先生指点!不知先生尊姓大名,也好改日登门拜访!一个仆人道,亏你还是个作诗的和尚,竟不知御史台韩大人威名!贾岛哪里想到,这竟是文坛领袖韩愈先生。正要再次下拜,韩愈说,不要多礼。敢问小师父法号?贾岛将自己籍贯姓名及因何云盖寺落发为僧一一回复,并请韩愈收下他这个徒弟。韩愈见贾岛不但有诗性而且有诗才,尤为可贵的,是用心刻苦专一,便一口应承下来。临行嘱咐贾岛还俗求取功名,并愿亲授为文应试之法。贾岛大喜过望,表示择日赶赴长安,拜会恩师。


人们不禁要问,韩愈在京师为官,为什么来到广川云盖寺?


韩愈是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两任地方佐吏,直到贞元十九年(803年)才入朝为监察御史。仅仅过了两个月,就因直言论事得罪当政者,贬连州阳山令。永贞元年(805年),宪宗即位,韩愈遇赦,移官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年),奉诏回长安充国子博士,为避谤毁,请求分司东都洛阳。韩愈闲居东都,在郁闷和无意中,追溯辉煌的郡望,乡愁油然而生,遂萌生回原郡昌黎祭扫祖墓的念头。韩愈的先祖,是昌黎望族,到韩愈时,韩家虽已迁居河南数代,时人仍称之为“韩昌黎”,原因就在这里。古昌黎郡,治今辽宁义县。自洛阳至昌黎,蓨县应是必经之路。据谭其骧编《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大运河北段亦即永济渠,自洛阳向东北流经今冀州、衡水、景县等地。当时景县不但运河过境,而且有连接德州、沧州的官道。韩愈返昌黎,一定会自洛阳乘船北上,到通州再登岸乘马上路,回程亦当循旧踪。韩愈是唐代名儒大贤,顺路拜谒汉代儒宗董仲舒故里,也是应有之意。自德州或蓨县弃船乘马,去广川董家别墅即今之董故庄,途经云盖寺,巧遇做“推敲”之状的贾岛。这不但成就了一段诗坛佳话,而且为后世留下了经典语词,给贾岛村,也给景县历史文化平添了一抹别样的底色。


已有史料证明,这一文坛盛事,发生于唐元和元年(806年)至元和五年之间。


贾岛离开云盖寺后,云盖寺附近的那个村子,改名“贾岛村”。几年后,贾岛种下的枫树郁郁成林,附近的两个村子,一个改为“大枫林”,一个改为“小枫林”,同贾岛村一样,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邓文华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