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酱香,百味之将帅,帅百味而行”的说法,可见酱在中国人饮食中的地位。好吃的酱,离不开传统手艺的精心制作。衡水市冀州区西瓜豆豉酱制作技艺区级非遗传承人韩立兴,凭借着30多年的坚守与传承,以手工制酱的技艺,让食材散发出最质朴纯真的味道。



韩立兴今年55岁,是冀州区西王镇东罗口村人。在韩立兴的童年记忆里,爷爷和父母都是制酱的手艺人,每次父母做豆豉酱时,他都会在旁边跟着一起忙碌,慢慢就学会了豆豉酱的制作方法。“韩氏恒盛号西瓜豆豉酱就是我曾祖父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在真定府(今正定市)创立的,有100多年历史了!后来传到我父母这辈儿,父亲去了供销社工作,母亲就独自成立了家庭作坊,每次做好一缸酱,她就会用扁担挑着竹篮,到街上叫卖。”1989年,韩立兴从母亲手中接过交接棒,成为韩氏恒盛号豆豉酱第四代传人,并将制酱作坊搬到了县里,也就是现在位于冀州区府东街上的衡水朔平兴食品商贸有限公司。





12月5日,在韩立兴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公司的制酱场所,十多口整齐排列的大缸呈现在眼前,一打开酱缸,一股酱香味扑面而来。“这个是原味西瓜豆豉酱,原材料主要是用成熟度好的黄豆。”韩立兴介绍说,把黄豆经接种制曲成豉后,与成熟度较好的西瓜瓤混合后,再添加香辛料一起发酵,“照晒180天后,添加杏鲍菇,牛肉丁一起炒制,这样西瓜豆豉酱才算制成。”




做好一缸优质的西瓜豆豉酱确实是一门绝活,需要经过原料筛选、分拣、洗涤、浸泡、沥水等20多道工序。煮豆是做酱的第一步,精选颗粒饱满、成熟度好的黄豆,用大火煮到熟烂。等到冷却下来,便到了制作黄豆酱最为关键的一步。将煮好的黄豆,均匀地裹上面粉,这些面粉将为黄豆的发酵提供养料。韩立兴介绍,黄豆发酵时,要每7小时翻曲一次,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每年伏天正是制酱好时节,也是酿酱人最辛苦的日子。高挂的太阳让韩立兴睁不开眼,汗水打湿了薄衫,脸被晒红,皮被晒脱,没有挥发的汗水把给上捂出了痱子。进入晒缸也不能放松,因为一年四季,每一天的湿度和温度都不一样,要制出质朴纯真的豆豉酱只能依靠匠人的经验,每一步都不能出错,才能激发出豆豉的香醇。


“我们都是纯手工制酱,今年8月投放的酱,要等到来年6月才能成熟,工序繁琐又漫长,经济效益并不高。”韩立兴说,但他认为,既然是老祖宗的东西,就有义务去保存、去传承。在传承老工艺的基础上,他推陈出新开发出原味西瓜豆豉酱、辣味西瓜豆豉酱、酱港椒、酱花生米、酱芥菜头等系列产品,并且注册了“豆史春秋”、“韩氏恒盛号”、“酱当值”三个自有品牌。


韩氏恒盛号豆豉酱因为制作过程采取的是纯手工技艺,加上用料实在、做法古朴,自成立以来就广受食客欢迎,并且取得不俗的成绩。2019年,韩氏恒盛号西瓜豆豉酱被中国老字号文化研究中心授予“燕赵老字号”荣誉称号;2021年,入选冀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在韩立兴的亲传亲授下,他的妻子和女儿对传统的制酱技艺了如指掌。“我作为韩氏恒盛号豆豉酱传承人,一心一意地想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这也是我现在制酱最大的动力。”谈到未来,他说:“现在做酱,更多的是一种情怀,我要做手艺人更要做‘守艺人’,争取把这块招牌做得更闪亮。”


实习生 贾甜梦 刘晓燕

摄影 夏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