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深情厚爱 不折不扣落实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彦成
念兹在兹,枝叶关情。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强调“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人民至上的深情,细致周全的部署,未雨绸缪的擘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激励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奋力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近日,市委书记吴晓华、市长董晓航先后到饶阳等地调研,详细了解受灾房屋修缮重建、项目建设进度等情况,鼓励受灾群众坚定信心、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市直各部门积极行动,推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全市水利系统全力推进水毁水利工程修复重建,目前安排的24个水利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已开工10个,明年汛期之前全部完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迅速推进因灾受损农房的修缮、加固和重建工作,目前我市因灾受损农房修缮、加固和重建任务已全部完成;市卫健委对受损较轻的村卫生室紧急修复,对已经不能正常使用的村卫生室合理转移安置;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及时完成中小学供电设施安全隐患再排查,正在进行煤改电线路精益化巡视及综合检修,确保煤改电用户温暖过冬;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加强冬小麦田间管理;市交通运输局及时抢修国省干线公路、灾毁涵洞、农村公路,统筹谋划全市灾后重建项目。饶阳县抓紧修复水毁设施,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城乡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举办蔬菜产销对接会助农增收。安平县全面排查危房,做好今冬明春采暖季保暖保供,加强对受灾市场主体的指导帮扶,成立了多支救灾复产党员服务队,全方位服务灾后重建和推动农业恢复生产工作。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以人民为中心,用恢复重建成果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上周,我市召开主题教育工作推进会,强调要解决主题教育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基层治理中的短板问题,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要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对主题教育的新部署新要求,组织各级干部讲好党课、开展好调查研究、办好民生实事。本报集中报道了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住建局、衡水高新区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提出红色住建创建工作法、将文化思想“微课堂”请进社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取得更大成效。
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日前,“2023年衡水市招商引资进展情况”发布会举办。我市在增强招商引资精准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拓展招商渠道、深化产业链招商、提升招商推介水平,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我市首次集中对接EMBA商学院客商,双方将在能源业特种机器人、物联网智能服务设备、工业污废治理等领域持续开展交流合作。连日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第六届进博会衡水企业达成意向金额较上届增长45%、全市21家医院实现医保就医“指尖”结算,石衡高速竣工在即……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我市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围绕学习贯彻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本报刊发评论员文章《统筹推进重点任务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大力宣传全市上下围绕强化“六个观念”、践行“四敢”要求18条措施的生动实践,宣传做好人才引进、加快建设人才技能强市的显著成效,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和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向上、向善的精神动力,激发湖城大地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衡水人民铭记厚爱,感恩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