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以岭德衡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的病房内,鄂辉主任站在一名老年患者的床头,仔细查看当天的情况记录:体温恢复正常、腹痛症状消失、鼻胆引流管引流通畅……一直悬在心中的石头方才落地。谁能想到,曾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的老人,终于在该院医护人员齐心协力地抢救下转危为安。


24日中午,鄂辉接到急诊室来电:“鄂主任,接诊一名腹痛患者,72岁,呕吐不止,CT检查回报胆总管明显增宽,胆囊增大,周围伴有大量炎性液体渗出,病人状况不太好。请速来会诊。”没有片刻犹豫,他随即动身前往。


当时,这位老人面色苍白,瘫坐在轮椅上,无力动弹。据家属说,两天前老人腹痛反复恶心呕吐,水米未进。当地诊所按肠胃不适给予药物治疗,不但未见好转,反而于24日下午病情加重,不得已来到医院就诊。会诊中,鄂辉还了解到老人既往还得过三次脑梗死,四肢本就活动不便,鉴于目前的状况,应紧急收住院积极治疗。


入院后,他立刻安排为患者检查血常规、生化等相关指标,并很快得到结果:血象升高,肝功能转氨酶及总胆红素明显升高,且血淀粉酶为危急值,达到776U/L。“从初步得到的数据看,我怀疑患者为胆管结石,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源性急性重症胰腺炎,于是给予积极抗炎、抑酸护胃等治疗,并给予胃肠减压等应对措施。但是,我们仍存在着一些疑问,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对接下来的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必须要尽快弄清楚,确保治疗方案万无一失。”鄂辉说。


是什么样的不确定因素呢?原来,鄂辉反复查看患者腹部CT,发现只是单纯胆管增宽,未见明确阳性结石显影,那么肝功能损害及炎症指标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呢?会不会有肿瘤?当这些疑问还在不断冲击鄂辉的思维时,又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夜间患者体温陡升至39.3度。身为医生的他明白,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患者的生命亮起警灯。


25日上午,鄂辉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为患者安排上腹部核磁平扫+增强+MRCP,进一步明确发热原因及肝功能损害原因,排除肿瘤占位的可能性。然后,第一时间将这些数据发至“大本营”——河北以岭医院,并说明情况。患者生命过于一切,总院消化科专家严晓红知晓这一切后,当即推掉一切事务,飞车来到衡水以岭德衡医院参与会诊。


有了专家介入,所有问题变得明朗起来。在严晓红主任的主导下,鄂辉和他的团队迅速确定以“ERCP”作为手术方案即刻执行。


什么是“ERCP”呢?它既是一种检查手段,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手段,术中如果发现胆管狭窄或存在阴性结石,可以及时给予患者行胆管支架置入术和内镜下取石,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换句话说,“ERCP”就是医疗手段中的“特种兵”,它不光能够深入敌区,还能精准打击消灭敌人。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及风险后,家属表示同意。


25日下午6点整,这场与死神搏斗的高难度手术正式开始,严晓红与鄂辉团队并肩作战。麻醉后进十二指肠镜,第一道难关就出现了,患者的胃扭转严重,在手术团队的默契配合下,最终克服重重困难插管成功,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后大量化脓性胆汁涌出;内镜下见十二指肠部位两处较大憩室,压迫胰管导致胰管扩张,这下急性胰腺炎原因总算找到了。严晓红立刻给予患者行胰管支架置入,一下子解决了胰腺炎问题。经再次造影,确实胆管未见结石,但是胆囊周围大量炎性黏液渗出,患者明确诊断为化脓性胆囊炎。之后又经过不懈努力紧急顺导丝给予患者置入鼻胆引流管至胆囊颈管高位引流,避免了患者需要行风险较高的胆囊穿刺造成的术后相关并发症……


图片说明:前排女左二为严晓红主任   后排男左一为鄂辉主任    高艳争 摄


尽管术中一波三折,但结果皆大欢喜。晚上8点多,走出手术室的鄂辉一个趔趄,汗水浸透了衣服,整个人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他脸上和心中都是满满的成就感,又从死神手中抢回了一个生命。


“整场手术,除了精准,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患者三次脑梗死,对于经受麻醉时间是一个考验,所以,施术时间越短,手术风险系数越小,患者生命安全系数就越高。”鄂辉欣慰地说,“还好,我们做到了,我为我们的团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在这里还要感谢严晓红主任的鼎力相助。同时,提醒广大老年患者朋友,如发现胃部不适,胀痛及烧心反酸等症状,一定要早就医,早诊治早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