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盐碱地上拔节生长的绿色梦想,这里有通达八方的物流产业优势,这里有融入区域发展的乐享河北招牌……8月19日至8月21日,“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主题调研走访团走进河北,用镜头和妙笔开启了一场与燕赵大地的“对话”,一起感受河北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澎湃动力和勃勃生机。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农业农村发展局杨树昌正在接受采访。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鹏飞 摄
8月20日,走访团一行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麦种植区,感受这里从盐碱地到大粮仓的华丽蜕变。
刚刚过去的盛夏,仙庄片区三个村7600亩旱碱麦取得丰收,产量创历年之最。
“盐碱地上种粮难”,曾是制约当地粮食生产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沧州市向盐碱地要粮、向科技要粮,培育推广了“捷麦19”“沧麦6002”“沧麦6005”等高产量、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的小麦品种,让旱碱麦的产量逐年增加。旱碱麦生长周期将近9个月,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富含钙、钾等多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国际标准。
既要种得好、产量优,还要卖得好。
8月20日,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黄丽颖向“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网络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访团介绍面花工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鹏飞 摄
在黄骅面花制作非遗工坊,经过兑水、和面、蒸制、点头彩等18道工序后,一屉屉面花就露出了真容,麦香浓郁、软绵筋道。
用旱碱麦加工、印刻着寓意吉祥图案的黄骅“面花”,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早在几年前,黄骅面花就被端上北京人的餐桌,而用旱碱麦面粉加工的果蔬面、蝴蝶面等形态多样的面食产品,更是深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黄骅市旱碱麦总产约13.26万吨,有较大型面粉加工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接近50万吨,已经形成订单农业、收储中转、面粉加工、食品生产等功能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小麦产业,解决了粮食加工问题,也带动农民增收。
绿色的梦想,不止在田间,也在海边。
在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巨轮穿梭,波涌如画。昔日煤港变身绿意盎然的“美”港。
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枢纽港口,连续4年煤炭吞吐量居全国港口首位。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的煤炭通过铁路运抵,首先在这里“卸货”。
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港煤炭港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鹏飞 摄
“我们这里是国内首个获评AAA级工业旅游景区的煤炭港口。”在前往翻车机房的路上,工作人员边走边说。走访团进入翻车机房,看到了“卸煤神器”,列车车厢被缓慢拉进大滚筒之后,翻车机紧“抱”住车厢来个约160度翻转,煤炭就全倒出来了,20秒能卸8车厢煤!
由于所处渤海湾盐碱之地淡水资源匮乏,黄骅港利用垃圾场等改造了“三湖两湿地”生态循环水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科学储存、平衡存水、循环用水。
实现了煤炭装卸清洁生产的黄骅港,俨然一片“海上绿洲”,顺利完成从苦海沿边到绿色枢纽、生态良港的华丽蜕变。
河北东临渤海、内环京津,是南下北上、东出西联的重要通道,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优势明显。
8月21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位于廊坊安次区的韵达集团北方区域总部基地。在快递集包中心,多套交叉带自动分拣设备正全速运转。这里主要承担着华北地区的快递收发,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快递中转业务。
廊坊深入实施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提升工程,努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营商环境最优的投资创业首选地、物流发展首选地。
这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向廊坊聚拢。去年以来,国内物流50强企业相关业务覆盖廊坊,“三通一达”等8家头部企业设立区域总部、运营中心,实现“全球下单、廊坊组货,全球组货、廊坊分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与世界的合作交流,廊坊一直在路上。
沿廊坊开发区金源道西行,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犹如一道彩绸飘落大地,展现着京津冀文化艺术高地的独特魅力。中心单体建筑面积超过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大剧院。
这里组织开展国际性精品剧目演出、民间艺术嘉年华、音乐舞蹈节、非遗展等系列活动,让民众近距离享受国际化、多元化、高层次的文化大餐,运营以来,共引进近200场国内外优质剧目,吸引超15万人次观演。
9月15日至24日,2023“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将在廊坊市和秦皇岛市举行。作为主会场,这里将再次上演一场文化盛宴。
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上。
在廊坊燕郊,一个居住着5000多人的养老社区里,95%的老人都来自北京。这里就是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环境优美,银行、超市、餐厅、老年大学一应俱全,主打家居化养老,紧急呼叫系统、智能床垫系统等智慧助老装置,让养老也变得“潮范儿”十足。
8月21日,老人们在位于三河市燕郊的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活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邢鹏飞 摄
廊坊市积极承接京津养老服务功能疏解,打造“医养结合”协同养老新模式。中高端养老机构相继落户,目前已经建成的有6家。
推动京津养老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是京津冀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的重要方面。河北各地因地制宜,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项目落地。
顶层设计之下,京津冀养老、教育、医疗、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高……
8月21日,采访团探访了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近距离感受人力资源服务业蓬勃发展的脉动。产业园由三地共建共享,让人才流动更顺畅,为三地企业输送大批人才。
该产业园今年3月开园,截至目前,园区入驻机构39家,其中北京19家、天津3家、河北14家、其他省份3家,已为京津输送技能类、服务类、管理类人才6000余人次,为河北储备和输送了一批人才。实现了人才流动互通互融、人才开发互利互惠。
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奋进的河北,将上演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故事,这里,值得更多期待。
来源: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