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摄

6月,衡水湖成了鸟宝宝们的乐园,白鹭、苍鹭、斑嘴鸭等30余种鸟类迎来孵化高峰,数千只鸟宝宝破壳而出,成为衡水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为衡水湖保护区奉上了一份特殊的“弱冠之礼”——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20周年了。


任振潮  摄

衡水湖,华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内陆淡水湿地生态系统和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它是华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泽、水域、滩涂、草甸和林地等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华北明珠”“京津冀最美湿地”“东亚蓝宝石”等美誉。


曾一度“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衡水湖,在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推动下为世人所惊艳。


封堵入湖排污口、拆除沿湖违建、清理湖区人工养殖、搬迁湖区村庄、挪移近湖干线公路,有效清除了衡水湖的外围输入性污染;中德财政合作衡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的启动实施,使衡水湖生态保护与国际接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项规划 (2018年—2035年)》等陆续出台,让衡水湖湿地的保护与发展有章可循;《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的施行,更是让衡水湖迈入“专法”保护时代……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牢牢守住稳定、发展、生态三条底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衡水湖,在立法规划、生态修复、保护利用等方面着力探索,富有成效。


杨志广  摄

李平  摄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青头潜鸭成为了衡水湖的“常住居民”,衡水湖被列为“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重要栖息地”。截至2023年,衡水湖新增鸟类、鱼类、昆虫类、两栖类等232个物种记录。其中,鸟类由建区时的283种增加到33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由原来的7种增至21种;昆虫由原来的538种增至757种,其中33种为河北省新记录。鸟类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监测到的白鹭、白枕鹤、灰鹤等鸟类种群数量创近几年新高,在衡水湖越冬的雁鸭类更是达到上万只,并多次被中央级媒体报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衡水湖保护生物多样性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名单”,也是我省唯一入选案例。


廿载巨变,衡水湖以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生态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


“在刚刚结束的2022至2023年衡水湖越冬鸟类调查工作中,我们共监测到60种、6.4万余只越冬鸟停留在衡水湖,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较去年增加5种。”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以近自然方式推进衡水湖生态环境修复,为野生动植物创造更适宜的生存环境,设立季节性核心区,为鸟类创造更好的栖息环境,打造自然体验基地,创新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探索出一条具有衡水湖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