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14时,是与衡水五院心内科宋海龙主任约好见面采访的时间。可是,他爽约了。中午一台紧急的手术让他在手术台一直奋战着。
15时许,他拖着一身疲惫回到休息室,不好意思地笑笑,连声说:“抱歉抱歉,让您久等了。”原来,中午12时他刚刚下班回到家,医院就打来电话,急诊接到一名69岁的患者,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口疼痛难忍。经检查,诊断是急性心肌梗死。心率显示只有42次/分、血压80/46mmHg。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宋海龙意识到情况紧急,患者随时有生命之忧。他当机立断回复:“马上启动胸痛绿色通道,立即安排手术,我马上到。”电话通知各相关科室,宋海龙迅速走出家门奔向医院。
急诊科医护人员用最短时间将患者护送至介入手术室,在宋海龙带领下,心内科医师及导管室护士人员马上就位,一切准备就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患者血压低,造影示右冠远段狭窄约99%,迅速于病变处植入1枚支架,冠脉血流恢复TIMI3级。”由于手术及时,患者胸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恢复良好。
“您这午饭和晚饭估计得并一块吃了?”记者笑道。他哈哈大笑:“早就习惯了。一上手术台,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患者身上,其他状况自动屏蔽。啥时候手术成功了,患者安全返回病房时,我们所有人才发觉肚子一直在‘抗议’!”
近年来,五院不断完善胸痛中心建设,心梗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救治的衔接更加快速便捷,心内科所接手的病例在救治程序上一直保持着零失误的记录。鉴于胸痛中心的运行涉及急诊、功能科、检验科、彩超、心内等多个学科的合作,五院实行院领导一把手挂帅,在关键环节拍板支持。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带动其他职能科室积极参与,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协调解决。
衡水五院把胸痛中心建设作为医院工作重中之重的意义,身临一线参与抢救工作的宋海龙深有体会。经他手,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的无数生命,有年迈的老人、有正值壮年的中年人,他们的身份也不同,有工地打工者、农民、在职职工、个体老板等。在他眼中,所有生命毫无差别,挽救一个人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特别是心梗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留给医生的时间极其有限。整个抢救过程,紧迫感丝毫不亚于世锦赛的百米短跑决赛。“每次走上手术台,我都会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兴奋感,调动每一个细胞、每一根神经参与到这场与死神的较量中。只有将死神甩到身后,才能为患者夺回生存的希望。”他说。
时间,就是生命! 五院胸痛中心建设,把“用最短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送至手术台接受最佳治疗”的意义体现得淋漓尽致。
去年,一名患者在院候诊大厅突然晕倒,心跳呼吸骤停,急诊科医务人员迅速带上除颤仪、心电监护机、心电图机、气管插管喉镜、呼吸囊及急救药物等设备赶过来,一边急救,一边开启绿色通道,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将患者送至手术台上。宋海龙亲手为其开通闭塞梗死血管,解除危机,患者转危为安……
“医院的监控还原了当时紧张的情景,从发现患者摔倒到呼叫,再到抢救成功,一切流程都非常顺畅,科室之间的衔接也非常自然迅速。这也让我们对胸痛中心的建设感到自豪,更加充满了信心。”他坚定地说。
无数次抢救实例,检验了衡水五院胸痛中心建设以来,全员急救技能培训、升级改造优化就诊流程、整合院前急救系统与院内绿色通道等一系列工作的成果,极大提振了五院人奋发进取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标志着五院对心梗等危急重症救治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正在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