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立 摄


在千年古县武强,有个坐落在滏阳河畔的东张庄村,落籍600多年以来,风雨沧桑,毓秀钟灵,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闻名古今。


明永乐二年(1404年)山西洪洞县张大川随迁民大潮迁来武强,在小范南一公里许滏阳河(明代漳河)东岸拓荒立村,村名张庄。为区别河西三公里处的另一张家庄,俗称东张庄。


张大川生三子,又东去静海创业谋生,在静海娶妻生子,又建一个张庄子。因此村东南张姓祖坟由祖奶奶立祖。


数百年来,滏阳河水奔流不息,清淑之气独钟该村。据传,明代张姓出两个侍郎(失名),清代张姓出了4名举人和张敬之、张清如、戚调元、张毓琪(廪生)、赵云清等5名秀才。


民国时期,勤劳朴素的东张庄,更是人文蔚籍,文武兼备。该村先后出了2名北京大学毕业生:张作梅,张广德;1名清华大学毕业生:张作楹;3名黄埔军校生:张国安,张广枢(同时也是延安抗大生),张焴;1个南京军官学校生:张海良;1个航校生:张作桢……新中国成立后,该村获博士学位3人,获硕士学位5人,教授2人,获大专以上学历者40多人。


此外,这里还涌现出了许多爱国爱家、为社会作贡献的精英。张聚良,天津市劳动模范;张贵杰(武强县石油公司),河北省劳动者模范;张鉴堂,岁贡生,候选盐大使。张作梅,北京大学毕业,北京某大学教授;张广德,北京大学毕业,回乡任教,曾使村庄文风斐然。


在英才济济的东张庄村,值得骄傲的是还出了两个彪炳史册的社会名人,一个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张权,一个是与革命先驱李大钊同窗挚友的张润之。


张权(1900年~1949年),乳名强学,名寿芬,字栩东,在北伐与抗日战争中功勋卓著,是中国战车防御炮部队的创始人。亲自撰写《战车防御炮操典》《战车防御炮兵器学》等军事著作。训练出一支军纪严明、技术精湛的中国战车防御炮部队。淮海战役中,将国民党参谋部本部作战地图设法提供给解放军。上海解放前夕,张权在策反中做了大量的秘密动员和联络工作,决计生擒蒋介石父子,但因叛徒告密而功败垂成,被捕后惨遭杀害,上海人民政府追认张权为革命烈士,先葬虹桥公墓,后移上海烈士陵园。


张润之(1889年—1945年),字则民、泽民,与李大钊同龄同窗,北洋法政学会会员,与李大钊、白坚武被时人称为“法政三杰”。


张润之与李大钊志同道合,积极追随李大钊参加革命活动,遂成为了挚友。1912年秋,李大钊、张润之等参加北洋政学会,负责编辑《言治》杂志,订交论证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913年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李大钊、张润之同去日本留学,共同参加爱国斗争,张润之都是积极的支持者和参加者。尤其是张润之在日本留学期间,会同李大钊以“研究学术、敦崇气节、唤起国民自觉、图谋国家富强”为宗旨,发起和组织了一系列爱国学生活动,并与李大钊合译并出版了《中国国际法论》一书,对当时中国国际法体系的创建有重大贡献。张润之从日本留学回国后,除了积极配合李大钊开展各种社会活动外,曾出任直鲁豫巡阅使署顾问等职,为国为民奋斗了一生。


东张庄村,历史上不仅名人辈出,而且在抗战年代被冀中军区授予“抗日模范村”称号。1938年,该村就建立了党组织,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月里涌现出了革命烈士戚金凯;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张宝泰;以铮铮铁骨保护村庄和党组织安全的女共产党员贾荣莲;红色交通员张福安等英雄人物。


东张庄村,历史上群众文化活动也一直十分活跃。清末民初,该村便兴起了“保家、卫国、健身”为宗旨的梅花拳,并有戏曲子弟班和锣鼓队等文化团体。


具有光荣传统的东张庄村,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与天斗、与地斗,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村人在奔小康的路上砥砺奋进,农业、工商业、各种福利事业与时俱进。


如今,东张庄由当初的1户张姓发展到现在的十多个姓氏,407户1100多人。其中,戚国庆为河北省医科大学一院教授,戚春香为河北工业大学博士,戚建民为首任武强年画博物馆馆长,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同时,民风淳朴的东张庄村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清理、邻里互助、关怀孤寡老人等活动中来。随着村里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作者:刘金英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