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托盘成型


近日,记者在衡水市枣强县经济开发区恒润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看到,投资3000万元的热塑性模压生产线正在加紧生产。经过多道工艺,一件件物流托盘成型,这些复合材料产品从原材料到加工为成品仅需120秒,是科技创新让传统复合材料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热塑性模压生产线的投用实现了复合材料产品由热固性向热塑性的转变,生产的这些复合材料产品都是近年来公司产学研融合发展取得的新成果。”恒润集团产业服务事业部负责人刘菊芳介绍,热塑性模压生产线由恒润集团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不仅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还具有质量轻、设计自由度高、可回收利用等特点。


据了解,枣强县经济开发区是复合材料加工企业的集中地,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枣强县经济开发区将创新驱动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首要抓手,探索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发展新路径。


热塑性模压生产线


“我们的复合材料产业曾存在创新动力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发展。”枣强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广红说,为让这些“内卷”企业走出困境,枣强县经济开发区积极拓宽产业外延,引导企业开拓新领域、转产新产品。


工人正在加紧生产玻璃纤维

技术人员调试设备


产业兴旺离不开创新驱动。近年来,枣强县经济开发区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创建了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枣强工业设计中心等多家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提升产品工业设计水平,让复合材料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枣强县经济开发区引导多家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在企业主导产品方面搞自主研发,打造自己的知名品牌,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创造迈进、产品结构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引进高强、高韧、耐高温加工技术,拓展产品应用领域,依靠高科技打造尖端产品,依靠高品质赢得市场,带动提升复合新材料产业发展能级。


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经过精心培育,如今的物流托盘、运动场座椅、污水处理设施、汽车配件等模压制品已成为枣强县经济开发区各企业转产的“拳头”产品。下一步,枣强县经济开发区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推动复合材料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速路。


摄影 张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