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积极响应中国麻醉周活动,麻醉科主任张颖辉带领麻醉科团队在五院一楼候诊大厅举办“2023中国麻醉周”健康促进宣传活动,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麻醉、了解麻醉、认识麻醉。
中国麻醉周活动自启动以来,市五院积极配合开展系列活动,从未缺席。今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是“敬畏生命,医患同行——讲好麻醉故事,助力健康中国”。为了让社会全面了解麻醉学科、普及麻醉与舒适化医疗、扩大麻醉学科的影响和知名度,促进麻醉学科发展,五院对举办该活动非常重视,提前谋划,稳步开展,旨在做好麻醉科宣传,弘扬学科正能量。
活动现场,麻醉科医护人员向市民讲解了麻醉科相关知识,内容涉及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麻醉咨询、术后镇痛、麻醉复苏(PICU)、癌痛诊疗等内容,帮助大众对麻醉医生的工作有了深入了解,对麻醉学科的无痛舒适化医疗有了进一步认识。其中有一位做过分娩镇痛的孕妇,结合自身经历对周围人说:“在五院生老大时,我曾经因为恐惧疼痛心中有阴影,在麻醉医生的建议下做了分娩镇痛,打完立刻就不疼了,整个人都放松了,宝宝顺利出生,他健康我快乐!现在第二胎,我还要打分娩镇痛,麻醉真的太神奇了!”
为了让大家加深对麻醉学科的认识,张颖辉主任在活动现场说:“穿着手术衣,戴着口罩,给病人打一针、睡睡觉,这可能是公众对麻醉医生的笼统印象,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麻醉医生在手术室中真正做了什么。实际上,麻醉医生做的远不止打一针那样简单。麻醉医生不仅要把病人的生命体征牢牢控制在手中,还要掌控病人的神志、疼痛、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等……”
他和团队成员将提前印制好的宣传资料一一送到人们手中。从资料内容能看出五院麻醉科医护人员真得用了心,麻醉不是"打一针"了事,对术后镇痛、麻醉门诊、无痛胃肠镜、分娩镇痛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内容非常详实,文字活泼生动,让人看后对麻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揭开了麻醉学科的神秘面纱。张颖辉告诉记者,目前五院日常开展的分娩镇痛、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等医疗服务非常受广大患者认可和支持,无痛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渐在全院推广开来。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担负着全院手术病人的麻醉、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以及疼痛疾病的诊疗等临床工作,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科室拥有医师19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6名;有8间手术室(5个现代化的层流手术间、2间介入室、1间麻醉恢复室),3间门诊手术室(无痛人流室、无痛胃肠镜室及无痛支气管镜室各一间),每个手术间都配有品牌麻醉机、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喉镜、简易呼吸器以及靶控注射泵(含TCI泵);还配备了麻醉视频喉镜、电子软镜、脑电双频指数仪(BIS)、除颤仪、麻醉消毒机,麻醉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年手术量近四千多台。科室麻醉医生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近年来获得了省市级多项科研立项。近5年该科室医生共发表医学论文近20篇。
衡水五院院党委专职副书记王志斌说:“近些年来,随着麻醉学科的发展,以及广大群众对舒适化医疗要求的不断提高,麻醉科的工作范围已经越来越广。衡水五院一直以国家政策作为指导方向,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在保证临床工作安全的同时,积极倡导‘安全麻醉、学术麻醉、人文麻醉、品质麻醉’,提升麻醉内涵,提高临床麻醉在群众中的重要性,体现麻醉医生的价值,进一步推动麻醉学科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作用。”
据了解,五院麻醉周活动自3月27日至4月2日,期间还举办了义诊活动及科普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