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记者根据爆料,以操作工的身份进入一家海鲜加工厂进行暗访。该企业主要加工海参和黄金鲍,记者暗访中发现该企业会用白色粉末调制的“药”加水稀释后浸泡黄金鲍。

记者将白色粉末取样后送至专业化学实验室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硼砂。根据《食品安全法》等相关规定,禁止在食品中加入硼酸或硼砂。

视频截图

此外,记者还发现,为了卖相更高端,海参在加工过程中会边煮边上色。律师称,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家位于辽宁大连的海鲜加工厂问题重重。相比之下,对新进的员工不进行健康体检、将进口螺肉加工后称为“黄金鲍”都不算啥,使用“硼砂”浸泡海鲜、给海参上色等,才让人触目惊心。

在其销售产品的网店中,黄金鲍看起来鲜嫩金黄,并打上了“放心美味”的字样,谁会想到它们都经历过“科技与狠活儿”呢?从其出售的数量来看,这家加工厂的海鲜也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两者一对比,感觉挺讽刺的。

不过,如此涉嫌严重违规违法的企业,公众暂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是大连的一家海鲜加工厂。

或许,对违规使用药剂的事实认定,可能还需要有关部门的调查与核实;根据报道,这家企业年产值达10亿元,是一家大企业,牵扯面太广。

但可以肯定,既然新闻发布出来了,也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当地肯定会进行核实,对企业展开调查。媒体点不点名,最后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也看到,有些网友坐不住了,他们根据暗访视频中的资料,和大连一些海产品加工厂的官网数据、宣传物料进行比对核实,这家企业疑似为大连某某海产品发展有限公司,并直接在网上点了名。

根据官网信息,该企业“每年加工海洋珍品达1000万斤”。1000万斤是个什么概念?这么多年来,会有多少消费者,将这样违规加工的食品送入了嘴中?这是害了多少人!

另外,从暗访视频看,这家工厂光鲜亮丽,其硬件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卫生条件还算不错。这就说明,生产硬件再好,只要经营者的心思坏了,也生产不出好的产品来,只会害人。

螺肉当作黄金鲍,企业可以辩称这并不是消费者理解的那个“鲍”,那么,给海参上色的又是什么药品?违规使用硼砂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都需要调查清楚。这就要求,当地监管部门赶紧联系媒体,对涉事企业进行调查,然后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对此,对违法违规使用“科技与狠活儿”者,有关部门是放过狠话的,称要“罚到他们倾家荡产”。律师称,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当地调查处理,千万别和稀泥,一定要依法依规,将处罚真正到人。而另外,在调查核实后,也请将涉事的企业名称公布出来,不必遮遮掩掩。否则,只会被人认为是在护短,这对当地来说,也只会得不偿失。


编辑:邵慧珠

来源:上观新闻 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