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击鼓催征正当时,奋楫扬帆启新程。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起步之年,是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的关键之年。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科学谋划了衡水“5+10+N”现代化美好场景,市“两会”部署了铺展中国式现代化衡水场景的年度“任务书”。为讲好衡水高质量发展故事,大力唱响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主旋律,本报开设“值班总编说报”专栏。由衡水日报社各位副总编辑,带您速览一周新闻亮点,深度解析新闻热点焦点,从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讲述湖城故事,解读衡水气象。期待我们的栏目如同日新月异的衡水大地一样,日日新。希望我们的讲述,能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
耕 耘 在 春 天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 张起轩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2月19日,也就是昨天,我们迎来了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眼下,衡水广袤的田野上,一幅幅“人勤春早”图在春风里铺展漫卷。麦田里,农技人员俯身查墒情看苗情;大棚内,种植户忙着给葡萄、西红柿整枝打杈;果园中,人们剪枝、拉枝、撑枝,期待着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好“丰”景……
这个春天,衡水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2月9日至10日,市委书记吴晓华赴北京拜访中国农科院和首农食品集团、北京新发地集团等知名企业,就合作共建中国农科院蔬菜所华北研发中心和加工所蔬菜加工研发中心,推动肉制品深加工及预制食品、小麦面粉深加工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深入沟通对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月13日正式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发出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其最大关键点仍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过去的一年,我市农业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粮食总产89.1亿斤,设施蔬菜占比保持全省首位。但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已经吹响了奋进的号角——衡水市强调谋划推进好“5+10+N”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衡水篇章,把建设京津冀绿色农产品基地、现代农业强市作为重点内容。
农业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一号文件”把“供给保障强”放在农业强国“五强”之首,我市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市供销社保供稳价争当农资供应“主力军”;衡水银保监分局用金融活水“贷”动春耕备耕,辖内各金融机构已发放春耕春管贷款6亿多元。从这些报道中,我看到了涉农部门强化服务的决心和行动,对丰收也有了更多期待……
春天播下的种子是秋天丰收的希望,良种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是稳产增产的基础。我市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引导农民选用优良品种。2月13日,衡水晚报2版刊发了一条消息《油菜产业绿色革命科技行动研讨会在阜城召开》,此次会议上,衡水市农科院选育的“衡油8号”“衡油6号”两个冬油菜品种,获得国内油菜领域相关专家、科研人员好评,这振奋了我们发展油料作物的信心。
近些年,“采摘经济”悄然兴起,催热乡村旅游市场,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早春,衡水采摘“火”起来,景县推广精品果蔬棚室种植,种出了“甜头”,一亩大棚草莓可收入1万多元。“中国蔬菜之乡”饶阳县更是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引导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发展特色种植家庭农场、生态园,这让我们看到了农业发展更多的可能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仅是农业,我市各行各业都拼起来、动起来、干起来——
招商引资火热开局。2月14日,衡水·深圳(珠三角)投资环境说明会在深圳市举行;2月16日,市领导赴各县市区督导项目集中开工。文明城市创建如火如荼。全市窗口系统吹响创城冲锋号,打造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秩序优良的全国文明城市窗口。志愿者们在社区周边、农贸市场、背街小巷、临街商铺等地,开展了地毯式卫生清扫行动。市区街边各具特色的早餐摊点重新热闹起来。店主们用双手为市民制作热腾腾的美味,也“烹”出自己的幸福生活。
这是一个属于奋斗者的春天,让我们带着梦想,出发吧!
编辑:沈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