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大力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工程
今年改造护眼教室6197个,学生视力建档率100%
按国标改造护眼教室灯光、护眼黑板,每学期开展2次视力监测,线上教学缩短单节课时长……今年以来,我市以全面改善中小学生视觉环境为突破口,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工程作为全市20件民生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大力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教育管理机制和良好社会环境,切实提高了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据悉,全市各地各学校全面落实中小学采光和照明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施护眼教室灯光、护眼黑板改造工程,计划今明两年完成规划改造义务教育学校教室12000个,今年已改造教室6197个,目前均已投入使用。“教室里的灯光变得更明亮、更柔和,上课和写作业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那么容易累了。”衡水市新苑小学的孩子们对教室里安装的护眼灯赞不绝口。
为全方位、多渠道、多触角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宣传,各学校结合新学期开学、期末和每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等时机,利用主题班会、图片展览、橱窗专栏、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校园网、微博、微信、短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对学生集中进行视力保护教育。同时,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每天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并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统筹管理。
“孩子们现在都很注意用眼卫生,尤其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候都很认真,动作也都非常到位。”老师们发现,通过大力度的科学用眼宣传,孩子们的爱眼护眼意识有了显著提升。
针对在线教学期间,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多、户外体育锻炼少等情况,市教育局及时发出通知,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以及学生和家长掌握必要的用眼护眼常识,科学开展居家体育锻炼,合理安排膳食搭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在主动控制学生线上上课时间的同时,还通过温馨提示、提倡一天做两次眼保健操、提示家长关注孩子眼部疾病等形式,广泛普及视力保护知识,大力培养学生科学的用眼习惯。
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相关学校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2次视力监测制度的要求,对学生的视力健康情况以及用眼习惯、视力变化主观感受等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孩子们的视力变化底数,建立学生视力档案,对视力异常的学生进行提醒教育,及时告知家长带学生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切实维护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
“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孩子学习坐姿规范了,睡眠充足了,参加户外活动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市近视防控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普遍认同。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卫生达标率100%,教师、学生、家长防近视知识知晓率100%,学生视力健康档案建档率100%,重点人群视力精准干预率100%。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重点督办处置个别学校存在的学习时间过长、学生负担过重等对视力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强化主题宣传教育,家校协调,共同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