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金庸在他的小说里也说:你看那天上的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世间悲欢离合,亦复如斯。


自古以来,生离死别都是我们最难以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人生就是这样,散了又聚,聚了又散,最终也不过是大笑一场,悄然离去。


红楼梦里写到不少令人泪下的告别。提到告别,最让人难忘的,应该是贾府元宵元春省亲时的眼泪。


这个贾府的大小姐,很早便被送到宫中做女史,话虽如此说,其实贾府送元春入宫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她是要为家族献身的。


因此,当元春好不容易回娘家省亲时,分别多年的亲人一旦出现在眼前,祖母、父亲、母亲、弟弟……元春是每见一人,几乎都要流一次泪。


元春多次泪流不止,不只是因为家人将她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还因为那个地方充满凶险和未知,远离父母家人,不管结果如何,都注定会吞噬她。


更因为,元春深知,多年不见的亲人,即便是乍然相见心生欢喜,乃至喜极而泣,而终究还是要散,她不再属于这里,时辰已到,她终究是要走的,而这一走,再见就不知是何年了,甚至是,再也不会相见。


与家人告别的,不只是元春这个贵妃,还有最终远嫁的三姑娘探春。她的曲词里写得明明白白: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她的命运比元春更悲凉,她要嫁到更远的地方去,那个地方也许是荒蛮之地,荆棘遍布,语言不通,风俗迥异,可她明知山有虎,也不得不以身饲虎,只为换取家族的短暂太平。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远嫁的探春,虽说只是与家人生离,可与死别又有什么区别呢?细品探春的曲词,不正是探春在泪流满面地与家人作人生最后的告别吗?


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未写到探春远嫁,但她的判词里已经描绘得很清楚了,那是清明时节,有人在放风筝,有一片大海,有一只大船,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这女子不正是远嫁的探春吗?这不正是她出嫁那天与家人告别时不忍不舍的悲情场面吗?可谁让她生于贾府这样的国公府呢?无论嫡出庶出,身为侯门公府的千金,她们的一生注定要为家族牺牲。


为家族牺牲的,又何止元春、探春?懦弱的二小姐迎春,一样被老不正经的无耻父亲贾赦亲手推入了火坑。


这个可怜的二小姐,还是闺中少女时,就因为懦弱受尽了欺负和冷落,嫁给孙绍祖之后,更是被折辱打骂,以至于没过多久,便香消玉殒。


宝玉听闻二姐姐迎春嫁人,心里很是难过,他与喜散不喜聚的林黛玉刚好相反,他是喜欢热闹欢聚的,喜欢众人都围着他的,可当他渐渐明白,大家终究都会分别时,就十分难过。


因此,迎春出嫁后的那段时间,宝玉曾天天到紫菱洲一带地方徘徊瞻顾,看到那里的一景一物,都好不伤感,最终信口吟成了一首歌,最后两句是: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


是啊,朋友之间的聚合,已经令我们依依不舍,更何况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


迎春在时,也许大家早已习惯了她的存在,即便是缺席,大家心里也知道,她是在的。可一旦她嫁为人妇,对宝玉来说,对众人来说,大观园从此再也没有这个人了。


感情再深的姊妹,总有一天都会奔向各自的人生,就像小红说的,谁都不会守谁一辈子,这就是人生本来的真相啊。多么残酷,可又多么真实啊。


就像曾说死了也不出怡红院的门的晴雯一样,她大概也不会想到,她的去留自己说了不算,宝玉说了不算,甚至贾母说了也不算,只有王夫人说了才算。


晴雯最终被撵了出去,怡红院曾经的副小姐生活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一所破房子,一张破床,病恹恹的她,就躺在那里,连喝口水都没人给倒。


好在,宝玉虽然改变不了结局,却偷偷跑出来,与这个跟他相处了五年多,也是他宠爱的丫头,来了一场人生最后的告别。


晴雯冤枉啊,可她已经不在乎了。宝玉在这个时候能来看她,她已经很满足了,并且宝玉最后还跟她互换了内衣,而她也把自己的指甲铰下送给了宝玉,这样她死也无憾了。


晴雯死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她喊了一夜的娘。可她从出生时,就没有父母兄弟啊。她来时是孤单的,走的生活也是孤单的,大约就像红楼梦里那句戏文里唱的,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可人的一生,无论长短,不管悲欢,都是经历,真正能在走的时候做到了无牵挂的,又有几人呢?晴雯告别了宝玉,走的时候,还不是心心念念喊了多遍她从未见过的娘?


人生有欢聚,就有离散。曹公通过红楼梦为我们展示的,何尝不是一段从欢聚走向离散的过程呢?大约那结局太过悲凉,世人有不忍者,于是将它隐藏。


编辑:李耀荣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红楼梦里有哪些令人泪下的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