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症状表现有所不同,丧失嗅觉或味觉的可能性更小,且症状持续时间更短,恢复得更快。


这项大型研究针对近万名已接种新冠疫苗的英国人群体,研究报告于4月7日发布在《柳叶刀》杂志官网上,并将在本月举行的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大会上发表。


症状时长平均短两天


根据《柳叶刀》官网上的研究报告梗概,这项研究由伦敦国王学院领衔,主要基于英国佐伊新冠病毒(Zoe Covid)研究应用程序收集的63002名新冠患者的数据。


在这63002名新冠患者中,研究人员抽取近万名患者样本,并依据时间划分为两组。一组是去年6月1日至11月27日,在德尔塔作为主流毒株传播时期的确诊感染者;另一组是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17日,在奥密克戎作为主流毒株传播时期的确诊感染者。两组参与研究的新冠患者各为4990人。


研究人员在分组时还考虑到年龄、性别以及接种疫苗等方面的匹配度。参与者年龄在16到99岁之间,都居住在英国,体重指数为15至55,至少接种过两剂新冠疫苗,有症状,并且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


对比两组新冠患者的临床症状后,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症状表现,还是症状持续时间,抑或入院治疗概率,“德尔塔时期”与“奥密克戎时期”的患者都有所不同。


从症状表现来看,是否丧失嗅觉是两组患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德尔塔时期”,52.7%的患者出现嗅觉丧失症状,但“奥密克戎时期”只有17%。喉咙痛和声音嘶哑虽然两个时期都存在,但“奥密克戎时期”的患者更为常见。


研究人员还发现,在“奥密克戎时期”的患者中,脑雾、眼睛酸痛、头晕、发烧和头痛等使人虚弱的症状明显少于“德尔塔时期”。


在发烧、嗅觉丧失、持续咳嗽这三种典型新冠症状中,“奥密克戎时期”患者出现至少一种症状的可能性大约是“德尔塔时期”患者的50%。


从症状持续时长看,两个时期的患者也有差异。


与“德尔塔时期”相比,“奥密克戎时期”患者症状持续时间更短,尤其在已接种加强针的群体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总体而言,在接种过疫苗的群体中,“德尔塔时期”的患者症状持续时间平均约8.9天,而“奥密克戎时期”约6.9天,相差2天。


具体来说,在仅接种两剂疫苗且未注射加强针的群体中,“德尔塔时期”的患者出现症状时长平均为9.6天,“奥密克戎时期”则为8.3天,仅相差1.3天。


在已接种两剂疫苗和一剂加强针的群体中,“德尔塔时期”的患者出现症状的持续时间平均为7.7天,“奥密克戎时期”则为4.4天,相差3.3天。


此外,研究还发现,“奥密克戎时期”新冠病例入院治疗的可能性比“德尔塔时期”低25%,在一周内康复的可能性则高出2.5倍。


感染后仍需自我隔离


研究人员表示,奥密克戎出现症状的时长较短(有待病毒载量研究证实)可能意味着该毒株潜伏期、传染期较短,这将影响工作场所的卫生政策和公共卫生指引。同时,最新发现也支持了南非、法国、韩国等国的早期研究结果,表明感染奥密克戎不如之前变异毒株那么严重。


伦敦国王学院名誉教授安娜·瓦尔德斯(Ana Valdes)表示,尽管奥密克戎症状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仍然存在个体差异,但对于接种疫苗的个体来说,平均而言,症状持续时间较德尔塔更短,“这表明奥密克戎的潜伏期和传染期也可能更短”。


伦敦国王学院的克里斯蒂娜·门尼(Cristina Menni)博士说,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但是,“为了保护他人,不管出现什么症状,自我隔离五天仍然很重要”。


研究报告撰写者之一的伦敦国王学院教授蒂姆·斯佩克特(Tim Spector)指出,记录症状是一项重要研究工具,症状变化提醒人们在出现下一个变异毒株时需要注意什么,以及在公共卫生信息传递方面需要更快作出反应。


他认为英国在这方面需要吸取“教训”。在奥密克戎毒株传播时,由于政府未重视研究人员报告的症状变化数据,显示喉咙痛正在取代嗅觉丧失成为主要症状,结果未能及时向公众发布公共卫生指引。


不过,研究人员坦承,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由于大多数参与研究的患者都接种了疫苗,因此无法比较未接种疫苗人群中两种变异毒株的症状表现、持续时间及入院风险的差异。又如,感染奥密克戎还是感染德尔塔是根据当时英国人口的流行率来分配的,而不是来自个体测序。患者自我报告的数据可能会带来信息偏差。


未参与研究的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高级临床讲师大卫·斯特兰(David Strain)博士表示,最新研究发现与年初奥密克戎毒株BA.1亚型占主导地位时的情况相吻合,但如今BA.2亚型已经取代前者成为主流,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不过,门尼表示,佐伊应用程序的最新数据显示,与BA.1亚型相比,BA.2亚型的症状并未出现变化。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