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50多万元,重新整修了小区路面;
投资5万元修缮了漏水回迁楼;
投资8万元在回迁小区安装了摄像头及照明灯;
退休人员补贴和80岁以上老人补贴实现翻番;
……
这一连串数字是衡水市桃城区前里马村乡亲的“幸福清单”。在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才一年多时间,前里马村经济发展就有了新突破,小区面貌有了新提升,村民也越来越幸福。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前里马村的车头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磊。作为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的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坚守为民初心,放弃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越的工作,毅然回村任职,因为他觉得村干部更贴近群众。
撇下“铁饭碗”回村干事业
陈磊(右二)与志愿者探讨开展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工作。
陈磊于1997年退伍后被分配到衡水市建委规划处工作(现衡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几年来,因工作出色,他先后荣获“衡水市城建工作先进个人”“衡水市亮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别人眼中,他的工作是让人羡慕的铁饭碗,还有不错的前途。
2020年,前里马村60多岁的老书记三番五次登门造访,要陈磊回村干工作。老支书看上陈磊,是因为他当过兵做事干练有魄力,在政府部门工作,政治素质也过硬。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陈磊决定回村。
2020年,陈磊辞去公职,正式回村任职,并于2021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回村更贴近群众,能更好地为父老乡亲谋福利。”陈磊的决定让他许多朋友和同事感到非常不解,每当有人问起这件事,陈磊就这样解释。
舍小家为大家抗疫勇担当
陈磊(中)组织党员代表义务值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一当选,陈磊就迎头碰上疫情防控这块“硬骨头”,面对困难,作为党员的陈磊没有丝毫退缩,起早贪黑,始终冲在抗疫值守的第一线,直至取得防疫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现在想想,我最对不住的就是父母。”陈磊坚毅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愧疚。陈磊只有一个妹妹,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他一个人操持。就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他的老母亲突患眼疾,需要到北京检查和治疗,三次往返北京,甚至住院做手术,陈磊都没有陪伴,都是老父亲搀着老母亲,挤火车去的。有乡亲就说,亲娘做手术这么大事儿都不管,不是不孝吗?当父母的当然非常理解儿子,他们知道做好防疫工作,就是更好地为大家伙服务,也是最紧要的事儿,自己不能拖儿子的后腿。陈磊也清楚地知道作为合格的党员,关键时刻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否则就对不住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的称呼。
始终挂念乡亲们的“急难愁盼”
陈磊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以优秀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聚焦乡亲们的所思所想所盼,用心用情做了很多好事实事。
2021年以来,他下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村民幸福感,投资50多万元,重新整修了年久失修的小区路面4000余平方米。同时,还接管了两个没有物业、管理相对混乱的老旧小区,并投资5万元,解决了八栋旧楼的屋顶漏水问题,另投资8万元安装了摄像头和照明设施,小区的散乱差等问题解决了,乡亲们也不再为此糟心。
根据前里马村的实际收入情况,陈磊还将退休人员的补贴由每人每月100元增至200元,将80岁以上老人的补贴由每人每月150元增加到300元,实现了补贴翻番,切实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
为乡亲谋福祉是始终不变的追求
陈磊(右)同党员谈话,了解生活工作情况,为百姓排忧解难。
“大河有水小河满。”陈磊非常明白其中的道理,为更好的为乡亲们谋福利,就得想方设法发展集体经济。上任以来,他不断深入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家中,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理清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
计划规划建设占地11亩的综合便民市场,既增加了集体收入,又能为衡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贡献;前里马村三批回迁小区最早的建于2002年,最晚的为2015年,各种配套设施或缺失或老化,必须得完善设施,给乡亲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新的一年,陈磊有许多计划和目标要努力实现。
“原来前里马村集体收入每年有680余万元,预计今年年底收入可达750万元,集体经济会显著提升,保证村民福利不减、分红增加。”陈磊对于前里马村2022年的发展充满自信,而为乡亲们谋福祉也是他始终不变的追求。
回村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陈磊已经成为前里马村乡亲离不开的一名“老兵”,他用担当和责任诠释着一名军人“退役不褪色”的初心本色,用汗水和成绩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退役军人的使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