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记忆  杨牧霖(12岁) 作


衡水市青少年作家协会赋

衡水桃城中学569班 刘泽霖


衡水灵秀,孕育儒学脊梁;师承以继,谱写传世华章。文化源远,古圣先贤,顾千古岁月沧桑,起四海金经典藏,且看今朝锋铓。


盛世风华,亦有述备,古今异同,赞颂不已。我史悠兮,贵显贤圣语,言大人之书,为文学之奕。不浸于往,俾述尔至。宜继举贤良之精神,厉志为大业,以宣文艺。


森森丛书,盖后生不能竟读,故立授道者矣。集良师,授理义,广知识。且为实,惜金时,以精进。苦身勠力,虚心好学。卑辞礼,学者之所长,以补其短;不骄溢,祛逸劳之恶习,有忤师言;尤不可自任暴弃,折于时难。思成者俱陷于难,尚须师之助,才因搏而成。若惟才为智,不与汩交言,则学无所能。


衡水史流金,诸文学之家簪缨。文化之生在于图新,文艺之厚在于精博,文学之盛在于传承。今在此会,共勉之,接续衡水文明。


我的偶像

衡水锦程中学七年级(1)班 郭文渲  指导老师:李晓全


我从来不解爷爷的愁闷。他劳作一生,是农民,是员工,是我的偶像。


小时候,在余辉照耀的黄昏,小四合院里,奶奶坐在小板凳上,与一旁玩耍的我诉说着老一辈的事。听到“突突突”的三轮车声——是爷爷从地里回来了。奶奶便急忙去厨房里热菜……


着一身黑蓝色的工装服,靴子与裤腿上沾满青草与泥土,小蓝褂里的白背心早被汗水浸透,结实的肩膀上搭着一条白汗巾,头上草帽挂着的绳子垂在喉咙边。一张粗糙却英俊的圆脸挂着些许的土,但由于早上刚刮过了胡子,加之那双炯炯有神、无比喜悦的眼神,即使满脸沟壑,也不失年轻时的气概了。


饭桌上,爷爷总是兴奋地表述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比如麦子比预计割得多啦,后院里的菜也帮奶奶浇啦等等。可晚饭过后,却也总是看到爷爷发愁地蹲在门口。我默默回忆奶奶讲述的爷爷的生平:从开始的养猪鸡鹅,到田里劳作赚工分,再到后来的生活变好,自己也当了厂子里的小员工,这当中也是周折数次,爷爷的步伐已没有了当初的铿锵……


日月如梭,我上了中学。爷爷年已七旬,我们把家搬到了城里,但是,他仍一心念着自己的田地和村里的小厂子,一心想回老家去住,最后,还是遂了他的愿。所以,每逢佳节我和爸爸妈妈照样是要回村里。


黄昏将至,太阳乐呵呵地悄悄跳到地平线上,布谷鸟在门前的大杨树上自由自在地歌唱。院子里,一家人围在不大的圆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村子里的稀奇事。“突突突——”,我立马兴奋地跳起来,抻着脖子向门口望去。


爷爷还是穿着当年的那身黑蓝色工装服,喜气洋洋地进门来,“呦!都回来了!怎么没给我说一声。”爷爷爽朗地笑着,我听得出来,那笑声里有掩不住的自在和快乐,笑声在饭桌上流淌开来,香喷喷的排骨、饭菜都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爸,你又去干活了!”父亲嗔怪地说道,他心疼爷爷,我们都知道。


“还真有意思!当年的客户还给我打电话哩!我就开车去厂子看了看,回来又去了地里……”退休的爷爷是闲不住的,他总是想劳动。


太阳早已睡去,躲到地下去了,月亮高挂在墨蓝的天空上。我与爷爷望着父母的车缓缓离开,爷爷笑着拍了拍我瘦小的肩膀,又一个人蹲到门下不知沉思什么去了……


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这里,是我的偶像。此时,我也像爷爷一样蹲了下去,陷入了沉思……


奶奶和玉米地

衡水启明学校初中部光华文学社 孙文博  指导老师:张建伟


玉米的叫卖声里

有一块熟悉的田地

那时我那么小

玉米和奶奶一样高


我在青纱帐里奔跑

捉着绿色的蚂蚱

瞅着彤红的晚霞

奶奶的脸庞也是红的


折一截嫩玉米秆儿

咬一口甜甜的汁儿

那味道充盈了整个童年

就像奶奶充满慈爱的笑


遇·蝶

阜城县长城双语学校七(3)班 林梦可  指导老师:尤卫卫


天欲晚,一抹残阳挂在天边,很快消逝了。只有几颗稀稀落落的星星,细微的光若隐若现,但我对黑暗的恐惧并不会因此减少。


夜路很难走,一只蝶飞来,迟迟不离去。它似银似水晶,又如彩玉,在漆黑的夜里显得美丽而又神秘。这时,一件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发生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徘徊了多久,但应有些年头了。”一个微弱又带着一丝哀怨的声音轻拂耳际,让我的耳朵和心都沉下来。


“你在说话?”


“你若不信,我就给你讲些事。自从我破了茧,就没有遇见一个同类,我一直孤独着。但是有一群人出现了——如果你认为他们算人类的话。”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我想,它应当是在元谋人时期破茧成蝶的吧。


“于是,我总跟着他们。看着他们茹毛饮血,采摘野果,直到有次打雷,他们围着一种橙红色的、会发光的东西转啊跳啊,像我们一样就要飞起来。我因好奇,一时不慎,飞得近了些,竟被这东西伤了翅膀,疼痛的感觉至今犹记。”我忍不住看了一眼它的翅膀。


“那东西,应该叫火。”我说。


“后来,又过了很长时间,我认识的他们都不见了,我又跟着他们的孩子们在一起。一天,风雨大作,在外面觅食的人们一个个抱头躲避,我飞进一个洞穴,他们也跟着我进了洞。后来也就不走了。”


“你说的应该是北京人。”我想起了历史课本中的记述。


“又过了不知道多长时间,我继续飞行,飞至如今的长江,有出没风波里的小舟,春风送香的花草。我又飞至现在的黄河,听骨笛悠悠,看甲骨上的卜辞……”


“再后来呢?”我紧盯着它一翕一合的嘴巴。


“后来就有了夏朝。我知道青铜器代表着至高无上的荣耀,四羊方尊,你应该知道吧?我与我的伴侣就是在那里认识的。她是那么美,那么高贵,嗯,像四羊方尊一样……”


“你的伴侣?”我的眼睛里写满问号。


“没错,就是我的伴侣。金色的羽衣,灵动的翅膀,一会儿轻轻地依附在四羊方尊的羊头上,一会儿绕着它的云雷纹飞来飞去,一切都静止了一样。后来我告诉它,我爱它,从此,我们成了彼此的灵魂伴侣。”


“我们在一起,比翼双飞。”


……


“为什么不见它呢?”说到这儿,那只灵蝶用忧伤的声调说:“六个诸侯国被统一后,那个自称始皇帝的下令焚儒书。不幸的是,我的伴侣正好停在一本书上,被那场大火烧成了灰烬。熊熊的火,烧了很久。”


我的泪水轻轻地滑下,蝶落在我泪滴的地方。


“你有历史书吗?”它的眼神里充满期待。


我赶紧翻书包,历史书掉了出来,正是焚书坑儒那页。


它倏然飞过去,停在那,轻轻扇着翅膀,看起来像在回味自己漫长的一生。


突然,一阵风吹来,书,合上了。


一道光闪过,似乎在告诉人们,那场焚书坑儒的火,也烧死了一只金色的蝶。

我打开书,再也找不到“焚书坑儒”,找不到蝶……


(本组稿件由衡水市青少年作协提供)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