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达里冈的热血红光
——致敬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参谋长李红光烈士
一
在那高高的阿布达里冈上
有一座秘密坟茔
里边埋葬着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
他是南满游击队主要创始人
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
被杨靖宇写进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
“……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
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
冲锋呀,我们的第一路军!”
毛泽东称道的东北抗联三位著名将领:
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
三个名字,就是三面战旗在飘扬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山河为之骄傲,天空为之动容
二
洼子沟,山山相连,森林茂密
抗联一军一师司令部驻扎大东沟密营
白山黑水间,举起抗日的义旗
桦树底下老孙家,是情报联络点
周家大车店,是秘密交通站
洼子沟成为抗联的铜墙铁壁
“日本鬼子要挨枪,出门碰上李红光”
一个让鬼子闻风丧胆的名字
一个照彻寰宇气吞山河的名字
风雪丈量着战士们的凛冽行程
咬牙切齿的枪响,擦亮胸膛
心中喷射的火焰,映红了天际
打伏击,抢物资,炸军火库
起起伏伏的密林,回荡着
反抗日本法西斯的阵阵轰鸣
三
1935年5月11日,新宾至桓仁的古道上
李红光率部跃马驰骋
憧憬着成立骑兵队的愿景
至老爷岭岭顶,与敌人遭遇
李红光靠前指挥,掩护主力撤退
一串子弹打穿了他的右前胸
战士们护送担架上的师长转移
快!向碗铺,爬梨子沟
快!奔向海青伙洛密营
5月12日,李红光不幸牺牲
消息传到大本营仙人洞
杨靖宇亲自过来,为他选墓地
他是日本侵略者的肉中刺
对他恨之入骨,又无可奈何
扬言,死后也要挫骨扬灰
为迷惑敌人,防止破坏
公开在北黑瞎子望埋下假坟
同时在对面阿布达里岗秘密下葬
四
英雄归天,青山垂首,松涛哀鸣
洼子沟郭恒祥家献出了棺材
为人民牺牲的人,被人民崇敬
八名庄稼汉将灵柩抬上肩膀
以安葬亲人的习俗,送英雄上路
默默无言,泪水落了一路又一路
我手换你手,我肩替你肩
不能让棺木落一下地,沾一点泥
从此,英雄长眠在阿布达里岗
每人五角钱,是对人民的感激
要八个抬棺人永远保守秘密
他们郑重地点了点头,一诺千金
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吧:
张印斗、张龙斗、韩行文、娄振山、冯祥、孙文奎、郭恒祥的父亲、张士元
他们曾经为抗联英雄李红光抬棺
如今,这八个抬棺人早已不在人世
临终前,他们把埋在心中的秘密
当做财富,传给了自己的子孙
五
在洼子沟,有一棵杨树与柞树相拥一起的合欢树
八十年之后,树下的秘密终于大白于天下
英雄埋骨地,就在阿布达里冈
松涛阵阵,那是抗联一路军军歌嘹亮
浑江滔滔,那是义勇军进行曲在回荡
天地间召唤同一个名字:李红光
此时,他一定会微笑着应答
他知道,胜利必定属于我们
他自豪,五星红旗上有他的热血红光
长白山的字典里,李红光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名字
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大义的光芒
注:李红光(1910-1935),南满抗日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参谋长、第一师师长兼政委。1935年5月11日,率部向桓仁县转战途中与日伪军遭遇,12日,不幸壮烈牺牲,被杨靖宇将军秘密安葬在辽宁省桓仁县洼子沟村(今瓦尔喀什寨)的阿布达里冈上。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作者:杨万宁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