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地标性建筑、有着二百年历史的安济桥,在经过历时近两年的修缮后,于近日恢复行人通行。


1月15日,记者来到安济桥,只见宽大的青石桥面、萌态可鞠的石狮子、尘封百年的老车辙重现天日。



安济桥位于衡水市桃城区胜利东路,东西横跨在滏阳河之上,为七孔连拱石桥。安济桥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有着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河北省现存最大的古代石桥之一,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可以说见证着衡水的历史兴衰,被衡水人亲切的称为“老桥”。安济桥全长116米,桥的两侧各有58根狮状石柱,每一根石柱上的狮子都有不同的形态动作。这里是古衡水八大美景之一,石桥,石狮,流水月明构成了一幅“衡桥夜月”的美景。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道路改建等原因,安济桥两端及周边环境地势逐步抬高,桥体破损严重。为了对安济桥进行保护,2019年开始,安济桥修缮工程开始动工。


经过两年的修复,安济桥重现了原有的历史面貌。桥面上历年填补的土层和沥青已被清除干净,露出桥面原有宽大的青石。桥面中间,两道车辆长期碾压形成的车辙让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感到震惊,仿佛能从中看到百年前安济桥上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石桥中孔在1937年被侵华日军炸毁,后曾多次进行修复,现在也已恢复清朝时期的样貌。缺失的栏板、望柱、石狮子进行了补配,仰天石、地伏石、桥下气孔的分水尖也得到了修缮。桥的东西两侧建成了四个观景平台,除了摆放安济桥的石碑、修缮谱之外,还可供游人欣赏安济桥的全貌。



据了解,安济桥修缮工程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原貌”的文物保护维修原则,尽可能多地保留安济桥的历史遗存和自身特点,尽可能多地保存其历史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必须尊重和尽量利用原有材料,尽可能多的减少干预,所修复的部分也是为了保证安济桥整体形象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古桥延年益寿,保留它二百多年的历史沧桑。



安济桥恢复通行后,吸引了大批市民前来游览,摸一摸可爱的石狮子,踩一踩深深的老车辙,向孩子们讲述老石桥的历史,百年老桥再迎八方来客。记者采访中,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扶着桥栏杆缓缓而行,他是桃城区西门口村95岁高龄的刘新掌老人,一名地地道道的“老衡水”,听说老桥恢复通行,赶紧叫孩子带他来看看。“走了一辈子老桥,现在修缮得这么好,跟我小时候记忆中的老桥一样,真是让我们这些老衡水人感到高兴。”刘新掌老人说道。



修缮后的安济桥在东西两头加装了护栏,今后只作为景观桥和步行桥,不再允许车辆通行。市民来这座地标性建筑游玩时,一定要文明有序,杜绝涂抹及破坏行为,让老石桥能永远屹立于滏阳河上,见证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