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来到豆村,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在未脱贫的人口中,要么有病,要么残疾,要么家里缺少劳动力,还有个别的懒惰成性。不要说脱贫,就是保住已脱贫户不返贫也不容易。但是,我没有退缩,决心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9月27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驻武强县豆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刘月伦说,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因户施策、精准帮扶,2019年10月帮助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目前,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由2017年的1200元增加到20040元,村集体收入由零增加到5.3万余元。


深入调查 精准识别


刘月伦,1972年7月出生,1996年12月入党,曾长期在武强供电系统工作,现任国网饶阳县供电分公司纪委书记。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党委,考虑到他是武强人,有丰富的基层农电工作经验,又是老党员,政治素质高,2018年5月委派他到豆村挑头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豆村是个典型的农业小村,人均耕地不足1.5亩,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村集体没收入,环境脏乱差。进村后,刘月伦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农家庭院与群众面对面唠家常、探实情、找问题。他倾听困难群众的心声,感受他们的脱贫渴望,坚定了“做有心人、干困难事”帮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每当有村民来找他办事,他都热情接待,尽力帮助,但涉及贫困户纳入问题,始终坚持原则。他说:“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我不会落下一户一人,但也绝不会不按规定办事!”


脚上粘着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深情。刘月伦带领工作队挨户走访,详细了解情况。郭福兴73岁,是五保户,体弱多病。郭红彬2014年患上严重的肾病,干不了重活。他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负担每年三四万元的医药费。郭小二因车祸失去了劳动能力,媳妇有些智力障碍,还要供养一个大学生……刘月伦和队员们严格按照认定贫困户的10项内容、106个科目,逐一对照,精准识别,规范建档,最终将10户24人纳入精准帮扶范围。他对队员们说:“咱们心里要有一本帐,村里穷在哪儿,有哪些优势,哪户自力更生可以脱贫,哪户需要哪方面的帮扶,哪户需要咱帮着申请优惠政策,要明明白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好规划……”他带领队员们和建档立卡户同吃同住同劳动,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里。



刘月伦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老弱病残,呵护留守儿童。2018年8月,郭福兴在家摔断股骨头。刘月伦和队员赶快送他到县医院救治。出院后,又接他去县城德仁医院做康复治疗。老人恢复很好,逢人就说“党派来了好干部刘书记”。同年夏,30多岁的智障村民郭秋影突发急症高烧。刘月伦驱车把她送到县医院,上楼下楼办手续拿药,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从来不认人的郭秋影拉住他的手喊了一声“大哥”。她的老母亲感动地说:“刘书记,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秋影这一声‘大哥’,喊出了俺全村人的心声。”2017年冬,贫困户郭艳杰的丈夫病逝,留下近10万元外债。2018年秋,刘月伦帮她联系到手套加工的工作,多次去县、乡医保中心跑办手续,报销她丈夫的医药费。2019年3月15日,郭艳杰在还清所有债务的那一天,拖着病弱的身体,含泪握着刘月伦的手,连说了十多次“谢谢”。2019年4月16日,她女儿把印着“不辞辛苦 默默付出”的锦旗送到刘月伦手里,说:“这是俺娘最后一个心愿,以这面锦旗表达她深深的感激之情。”刘月伦听了热泪盈眶。这年5月21日,郭艳杰病逝。


扶贫扶志 提振信心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刘月伦帮助村党支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时传达党的最新扶贫政策,还开展了“脱贫攻坚党旗红”主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找出路、谋发展,结穷亲,带领党员们到西柏坡纪念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耿长锁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等处参观受教育,凝聚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穷了这么多年,要想富起来,必须要先把村民的干劲鼓起来。”刘月伦带领队员们通过张贴标语、建设文化墙、开展文艺活动等方式,让“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扶贫先扶志”、“齐心协力奔小康 一心一意跟党走”等理念在群众心里扎了根,激发起贫困户“我要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为改变落后面貌,刘月伦和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2018年8月,在他主持下,豆村启动了全长8900米的村路建设工程。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刚拿得动铁锹的孩子,大家一起动手修建属于自己的“致富路”。3个月时间,硬化大街小巷2万多平方米,清理垃圾6000余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和违章建筑20余处,铺设供水管道3500米,让群众24小时用上自来水。紧接着,刘月伦又积极跑办筹资,帮助贫困户76岁的李志刚老人改建破旧的土坯房。搬迁那天,李老汉感动得泪流满面。他说:“俺一直以为这辈子住不上新房了。没想到,刘书记来村里不到半年,就帮俺把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实现了!”2019年6月,他带领村民建起“农耕文化一条街”,打造仙桃小院、苹果小院、山楂小院,修缮了“百年老宅”,大力发展扶贫+旅游产业。截至目前,先后有游客15000余人来村参观。他还充分发挥电力行业的优势,协调县供电分公司为豆村改造低压线路2条、新建改造变压器3台、打井2眼,为养殖户、扶贫车间、小微企业办理用电增容,开辟绿色用电通道。他还带领村民在村庄周围植树种林搞绿化。2020年秋,该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村里基础设施健全了,人居环境美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足了。刘月伦决定趁热打铁,把扶贫产业做起来。


精准施策 祛除穷根


刘月伦和村“两委”班子商议,因户因人制定方案,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提出了光伏发电、扶贫车间、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等“十个带动”增收措施。2018年6月,他跑办光伏集中电站扶贫项目。他天天在工地上督导建设,仅用50天,就建成300千伏村级光伏电站一座、65处屋顶分布式光伏,顺利并网发电。该项目不仅每年能给每个贫困户带来7200元的补贴,还能为村集体带来5万余元的收入。


为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他于2018年10月,在村里建成仪器仪表扶贫车间,安排本村和周边村4个贫困户打工,人均月工资1800余元。2019年3月,他联系跑办在该村建成服装扶贫车间,安排该村和周边村5个贫困户进车间工作,人均月工资2000元。他利用好金融扶贫专项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养鸡、养猪等特色养殖业,帮助他们把鸡蛋和猪肉等农副产品推销进超市。2019年12月,他在学习强国平台“家乡好货 我来代言”栏目,担任带货主播,将该村扶贫鸡蛋等农副产品推销到湖南、吉林等地,为贫困户增收20万元。经他跑办,国网衡水供电公司将豆村柴鸡蛋、蔬菜果品列入消费扶贫目录,定期买、包干卖。近日,他又将该村农副产品推荐到省公司职工食堂。三年来,国网供电系统帮该村农户增收约50万元。


村里壮劳力外出打工。为解决老弱病残种地难问题,他到吉林、湖南等地考察。他发现种植高粱省时、省力、省水,每年每亩能比种植小麦、玉米增收约500元。2019年3月,他组织成立了联农惠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他多方宣传,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试种冀酿2号高粱,并申请到每亩300元特色种植补贴。目前,共推广种植500多亩高粱。



刘月伦的扶贫工作赢得村民们的广泛赞扬,获得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肯定。2018年12月,他被衡水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敬业奉献类“衡水好人”。2019年6月,被河北省委组织部、河北省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2020年12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贡献奖。2021年2月,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服务脱贫攻坚突出贡献个人。2021年7月,被河北省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如果说,扶贫这三年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就是收获了感情、幸福和感动。三年的帮扶生涯与其说是在农村帮扶,不如说是在农村接受教育。乡亲们的善良朴实,贫困户的积极乐观,他们对待苦难的坚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世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三年扶贫就是一堂最生动的党课,鞭策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牢记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勇担重担,积极作为,努力在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再做贡献、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