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市阜城县千顷洼森林公园深处,座落着“本斋纪念园”。这里是抗战时期马本斋回民支队高纪庄突围战的战场旧址,是战斗中英勇献身的88名革命烈士长眠之地。现在的这里,松柏青翠,花草繁盛,烈士纪念碑高耸入云,纪念馆庄严肃穆。每年有上万人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重温那段峥嵘岁月,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本斋纪念园正门

提起马本斋和回民支队,许多附近百姓顺嘴就能讲出两三段故事。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沧州献县一个回族贫苦农民家庭。1921年冬经朋友的介绍,投身奉军当兵,逐级升至团长。“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弃官返乡。全国抗战爆发后,马本斋在家乡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1938年率队参加八路军,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教导总队改称冀中军区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他率领回民支队驰骋在冀中平原,英勇善战,威名远扬。毛泽东同志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园内广场上的革命英雄纪念碑。

1942年5月1日起,侵华日军纠集日伪军五万余人,在空军的配合下,出动坦克、装甲车几百辆,由其华北驻屯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对我冀中军民发动了空前残酷、空前野蛮的“铁壁合围”式的大扫荡,企图摧毁我冀中抗日根据地。6月1日,为了掩护冀中军区机关转移,马本斋指挥回民支队攻打泊头和交河,有效牵制了敌军的扫荡主力,为冀中军区顺利转移太行山根据地提供了时间,但三千人的回民支队却陷入了几万敌人的“铁壁合围”中。为了避免与敌人正面遭遇,马本斋率部急行军至千顷洼,潜伏在洼地东南角的纪庄和高庄,准备伺机突围。6月2日上午,突围战打响,英勇的回民支队浴血奋战,突破敌军层层包围圈,越过景阜公路,挺进深南根据地。

参观园内“三大战役”旗形墙。

这场突围战,回民支队牺牲了88名战士,击毙击伤日伪军430多人,击退了数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千顷洼突围战作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编入延安抗大教材。本斋纪念园守墓人王志杰说,他的父亲王梦北当年任纪庄村长,亲身经历了那段历史。

义务守墓王志杰人正在给观参者讲解回民支队英勇往事。

1942年6月2日拂晓,马本斋率回民支队长途行军至纪庄村准备突围。29岁的王梦北立即组织村民为部队烧水做饭。战斗打响,他为回民支队做向导,帮助突围。战斗结束后,他和乡亲们含泪将88位烈士遗体就地掩埋。3天后,他和乡亲们配合返回纪庄的马本斋司令,在村西一处空地上,按照回族宗教礼仪重新埋葬了88位烈士遗体。在迁葬的当天,王梦北对马本斋承诺,一定守护好陵园。从1942年直到1993年,整整51年间,不管刮风下雨,王梦北始终恪守承诺,精心守护陵园、定时祭扫。1979年以后,王梦北患上了脑中风,行动不便,但仍经常让儿子王志杰搀扶,蹒跚着来到陵园,两人一起为烈士墓清理杂草、擦拭纪念碑、为前来扫墓的群众讲解……“我活着,我守墓;我死了,你顶上。”1993年,80岁高龄的王梦北在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守墓的使命,他叮嘱儿子王志杰要照顾好这片墓地,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英灵有依。从那一刻起,王志杰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守墓接力棒,至今已有28年。

回民支队当年使用的步枪。

王志杰介绍,烈士陵园几经修整扩建,才有了今天的模样。1962年,县里在这里建起占地15亩的纪庄革命烈士陵园。1984年6月2日,为纪念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千倾洼反围剿42周年,全县共青团员和青少年捐款5千余元,于陵园纪念亭前建立起一座7米高的纪念碑。2011年9月,结合回民支队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和原烈士陵园搬迁工作,阜城县委、县政府投资4000万元启动了本斋纪念园建设工程。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签发的通令。

如今本斋纪念园占地200亩,正门门楣匾额为马本斋之子马国超将军所题。步入正门后,两边是八面国旗形纪念墙。园内中央矗立着19.45米高的纪念碑。纪念园共分为三个区:东区为回民支队烈士陵园旧址,主要是对该园的原有纪念碑、纪念亭及88座烈士墓等纪念设施进行了维修。中区为本斋纪念园的纪念区,建筑包括阜城革命历史纪念馆、高纪庄突围战纪念馆、烈士英名墙等,其中两个纪念馆共陈列烈士遗物和历史文物800余件;西区,即迁至该园的墓区,分别包括合葬23名和54名烈士的两个无名烈士墓,以及从县老烈士陵园迁建的50个烈士墓,从农村迁建的散葬烈士墓535个。除了每年清明节和千倾洼反围剿纪念日,平时来纪念园的人越来越多。尤其今年是建党百年,来纪念园参观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王志杰不厌其烦地为参观者讲解回民支队的往事和陵园的变迁。

参观者在纪念广场重温入党誓词。

血洒疆场风云壮,百世英名勖后人。紧临本斋纪念园的东面,就是纪庄村。这里是是一片浸透了英雄鲜血的土地,一片经受过血与火洗礼的土地。战争年代,纪庄村涌现出勇救伤员的英雄母亲王柳氏、英雄村民孙根深、以及79年义务守护回民支队英灵的“父子两代守墓人”王梦北、王志杰父子。原来的纪庄村没有一条正街,没有一条像样的胡同,没有一寸水泥路。2016年,乘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纪庄村民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带着对马本斋及回民支队的满怀深情,开展了人居环境面貌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使纪庄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色文化旅游风景区。

一代又一代纪庄村民传承纪念马本斋与回民支队的英勇往事。

走近纪庄村,法桐、垂柳、碧桃等绿化花木与徽派建筑交相辉映。一进村西口,巨型雕塑《钢枪扁担》映入眼帘,两只巨手高举的钢枪与扁担,反映出村庄的红色文化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左侧的“突围战第一枪打响处”诉说着1942年6月2日拂晓,日寇的一个小分队,14名鬼子接近回民支队前沿阵地时,回民支队一大队三中队战士突然跳出掩体,与日寇展开肉搏战,刺杀鬼子13人,只有一人逃窜,并开枪射击。就是这一枪,拉开了回民支队高纪庄突围战的序幕。将军槐、国忠槐、血泪井、作战指挥部、军民鱼水情深馆等景点,散落在村庄各处,将人一下子带到了那场惨烈的“高纪庄突围战”中。

游人在纪庄村作战指挥部旧址听讲解员讲述往事。

如今风景如画的纪庄村。

纪庄村地处千顷洼腹地。历经古黄河、古漳河4000多年的冲刷淤积,千倾洼历史上沙害严重,自然环境恶劣。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包括纪庄村在内的千顷洼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植树治沙运动。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千顷洼造林面积1.3万亩,昔日荒漠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森林、天然大氧吧。2013年以来,阜城县委、县政府又借助邯黄铁路建设和节水压采项目,在千顷洼南部开发出占地近千亩的禹王湖。勤劳的纪庄村民大力发展林果和棚菜特色产业,针对村里的沙质土壤,种植西瓜、密植梨、黄桃、花生、红薯、山药等特色果树和农作物,农民收入节节攀升,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村民们纷纷表示,革命先烈用鲜血为代价才换来了今天幸福美好的新生活。现在村里环境变美了,人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了,大家在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更加怀念抗日英雄马本斋,他们要用更加高昂的劲头,创造更加美好的家园,守护好烈士的长眠之地,告慰烈士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