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并非伟大,只是缘分让我们相遇。我相信所有人碰到同样的选择都会伸出援手。”5月28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血细胞分离室内,正躺在病床上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和分离的衡水市“90后”退伍兵梅晨平静地告诉记者。作为中华骨髓库第11372例,河北分库第520例,衡水市第1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能够为别人带来新生的希望,梅晨觉得自己格外荣幸,他说:“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也觉得特别幸福。真心祝福那位受助者以后能够健康快乐。”
1997年出生的梅晨,在上大学时第一次了解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虽然当时对于捐献的事情还不是很清楚,但是出于救死扶伤的爱心,为了给患者们留存一丝希望,他选择了留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时刻准备着救助他人。2016年,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保留项目做回访时,得知梅晨正在部队服役,就积极联系他核对信息并确认他仍然有捐献意愿。退伍后,军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深深刻在了梅晨的心中,退伍不褪色,只要人民需要,就一定会站出来。今年得知自己配型成功的消息后,又是军人的坚毅和勇敢让他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决定去挽救岌岌可危的生命。
今年5月,在衡水市红十字会的安排下,梅晨前往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积极主动配合医生完成了健康体检、高分辨血样检测、注射动员剂等前期准备工作。28日,他终于迎来了捐献时刻,经过了四个半小时的采集分离,当天下午1时许,采集工作结束,这些造血干细胞随即被送往受助者的医院,去挽救另一个生命。
据衡水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梅晨是我市第16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者,在此,市红十字会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给更多患者带去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