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细节入手 提升城市品质 ——我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区环境更亮丽


暮春时节,省会中山路上,夕阳的余晖给高大的建筑物镀上了一层金色,也洒在了洁净的沥青路面上。沿街店铺比邻而立,风格统一的门头牌匾下,或洋溢着文艺范儿,或散发着潮流气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来客。


60岁的老郑,沏上一壶铁观音,品味着浓郁的茶香。“这几年,中山路就跟改头换面了一样,沿路走来令人赏心悦目,夜晚景观灯也特别漂亮。”老郑说,之前这里的建筑外墙大多褪色、破损严重,商店的广告牌匾也都风格各异,影响街道美感。如今,家门前道路景色的变化让他每天都能注视很久。


中山路全线景观整治提升行动使这条兼具交通主干道和主要商业街双重功能的街道持续散发魅力,这正是我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承载力的一个生动写照。


五年来,我市不断转变城市管理理念,变管理为服务,围绕城市品质提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整治城市环境秩序的新举措、新办法,城市管理实现了华丽蝶变。如今,大城管格局在省会开花结果,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石家庄正踏着城市发展的节拍,成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综合整治擦亮市容市貌


俯瞰大地,层林尽染,处处生机勃发;徜徉城区,道路干净通畅,市容靓丽整洁,牌匾规范美观;步入繁华闹市,呈现眼前的亦是游摊小贩不见踪影,地净巷洁。


喜人的市容秩序背后,是我市全面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结果,更是躬身践行“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必然。


五年来,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我市紧盯薄弱环节,把目光瞅准每一条道路及背街小巷,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采取集中整治、分片整治和重点区域整治相结合的办法,凝聚工作合力,加大巡查力度,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整治一起,确保公平、公正、不留死角,高质量完成城市容貌秩序的提升,高效率推进工作开展。


城市只有净起来、亮起来,才能美起来。


刚刚洒完水的路面散发出“青春”气息,道路中间的护栏被洗得闪亮……天刚蒙蒙亮,在省会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辆辆高压冲洗车、多功能洗扫车、雾炮抑尘车对道路进行冲洗作业,这是我市环卫作业中最普通的一个场景。


从过去单一的环卫装备到如今的环卫专用车,从以前只起到压尘作用的洒水车,到如今集扫、洗、吸于一体的高压冲洗车、多功能洗扫车,从“一把扫帚”到“人机协作”,我市环卫工人的装备正不断升级,环卫作业质量也不断提档。


主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90%以上,城区主次干道的快车道、慢车道、便道、桥下空间及过街天桥每日清扫,主干道3天一冲洗,机扫路段5天一冲洗,便道10天一冲洗……这些量化到具体数字的环卫标准,展现出城市保洁精细化程度。


除了清洁城区卫生,我市还深入开展城乡垃圾集中整治,对城乡接合部、城中村等区域及高速公路、连村路等部位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集中消除各类卫生死角,通过分类规范垃圾处置等措施控制白色污染物,保证城乡卫生质量。


智慧管理提升城市内涵


在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内,大屏幕上电子地图清晰地显示出各辖区节点路段的信息,鼠标轻点,各处的视频监控、监督员回传信息等实时情况尽收眼底。


大屏幕两侧,十余名工作人员紧盯面前的电脑,一刻不停地接收着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哪里发现垃圾、哪里的广告牌破损、哪里的井盖“不翼而飞”……对一条条问题信息采集、核实,迅速立案处置。脏了马上清、乱了及时整、坏了赶紧修,在这里,工作人员时刻守在监控大屏前,最大限度减少管控盲区、提升管理效能。


依托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信息手段,我市构建了智慧城管新模式,对主城区“四横八纵”“二环路”等38条主次干道和重点部位城市部件进行了实景影像采集,实施了影像数据建库和专项软件配套开发,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由被动受理向主动发现的转变。


智慧系统将每个问题都做了时间限制,损坏部件从上报到结案规定时间为3个小时,占道经营、乱堆放物料、非机动车乱停放等规定时间为1个小时,零散垃圾停留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城市管理效率得以提升。


同时,将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为事件和部件两大部分,其中,部件部分包括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市容环境设施、园林绿化设施、其他部件;事件部分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街面秩序、突发事件、其他事件、桥梁与通道管理,涵盖了城管、水务、公安、交管等27个市直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职责范围,形成了“大城管”管理体系。


“为民生,顺民愿”,智慧管理带动着一系列的改变。五年来,广大市民全方位参与监督,通过城管“市民通”APP发送各类举报,同时,还有千余名城市“啄木鸟”队伍,穿梭在大街小巷,洞察乱象和陋习,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秩序日趋规范。


温情服务惠及市民百姓


清晨8时许,市民张华发现东岗路与育才街交口附近前一天晚上还坑坑洼洼的路面,一夜之间填平了,而且浇了柏油,碾压平整。“晚上修路,不扰民,不误工,这样的城市管理让人感觉贴心。”张华感叹。


在城市管理的细节上,我市正在摸索一套新的操作方式,“打时间差”就是其中之一。


“为给市民创造良好的出行环境,道路维修施工坚持施工为民不扰民原则,路面维修作业全部安排在22时至凌晨5时进行。”市道桥设施管护中心维护科长何振微说,我市推行夜间施工不扰民的维修模式,既实施了道路养护,又把对市民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一切从细微之处入手,用温柔的呵护将城市管理进行到底。五年来,我市深化服务理念,让市民的呼声成为城市管理指南,推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温情做法。


着眼拓岗增收,科学有序开放临时占道摊点,同时严格开闭时间和现场管理,既方便实惠了广大市民,又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主动为困难商户协调固定摊位,设置“爱心摊点”;帮助小商小贩收拾货品、清理地面垃圾、护送迷路老人回家……


在市城管局的监督下,各区城管队员积极践行“721工作法”,推动建立城市管理精细化、执法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顺应城市管理新常态,着力构建多元化、深层次的城市管理模式。


同时,将严格执法贯穿城市文明建设的始终。城管队员纷纷走上街头,对正在施工的工地进行巡查,对残缺的招牌布幔和违规设置的墙面广告进行清除,在执法过程中,他们严格执行全过程记录,确保从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记录,确保一线执法合法、客观、公正。


精细治城,道德润城,文化载城。回首过去五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石家庄着力用“绣花功夫”做活城市管理文章,整合城市综合执法力量,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留下一个个城市品质蝶变的华丽瞬间,续写城市荣光。

来源:石家庄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