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甜,没白跑一趟,这桃,吃不够啊!”


当专程从北京驾车赶来的老两口发出如此感叹,这大约就是张家桥冬桃的高光时刻了。


不只他们,这两年来阜城县崔家庙镇张家桥村采摘的人,没有一个不夸这冬桃甜的。在刚刚落幕的首届张家桥冬桃采摘节上,它得到了技术专家、采购商、游客的一致褒奖。



这份甜蜜,得益于自产自制、无添加的高效有机牛粪肥料,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江江河河水灌溉,得益于一项项走在前沿的科技种植防病虫害技术的引入,得益于不断完善、日臻成熟的果园管理体系,得益于村“两委”班子的谋划和引导。


2017年,张家桥村还是一个贫困村,当部分耕地因江江河清淤被占用,常住人口仅百余人的小村炸了锅。调地势在必行,可怎么调却成了村班子最头疼的问题。碰撞交流中,新上任不久的村党支部书记张勇和第一书记王志强达成共识:成立合作社,全部土地流转,闯出一条致富路。


说来容易做来难。


摆在面前两道坎,一是老百姓舍不得地,二是流转土地种点啥?“老百姓通情达理,做做工作、算算账都能接受土地流转。种啥是真头疼,一着不慎就会满盘皆输。”忆起当初的慎之又慎,张勇不胜感慨。半年间,两个人奔赴北京、山东、郑州等地,实地考察了梨、苹果、枣、樱桃、杏梅、冬桃等十多个品种,最终选定了北京农科院新研发的“冬桃”品种。


因为,它晚熟、耐存储、口感脆甜且品相好。同时,邻村曾小面积种桃且收益不错,张家桥村拥有同样利于“种桃”的沙壤土,且紧邻江江河,旱可浇,涝可排。


2017年冬,来自北京农科院的冬桃在张家桥村落户。


2018年春,它覆盖全村,千亩冬桃种植基地雏形初现。


这是孤注一掷,更是深思熟虑,一张关于“冬桃”的网正悄然织就。


“要想桃子长得好,就得上有机肥且最好是牛粪,有机物含量高。”北京农科院专家一语定乾坤,张家桥村开始大力发展养牛、秸秆收储、冬桃种植产业。玉米秸秆离田回收加工成牛饲草,牛粪处理成有机肥,有机肥施用在千亩冬桃种植基地里,串起一条循环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村内小循环为主、村内村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牛、玉米秸秆、桃子,在张家桥村形成了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张勇一语以概之:“农村遍地都是宝,就看你会挖不会挖。”


在两个书记的带领下,张家桥村踏上了追“桃”挖宝之旅:多次邀请北京和省市县的农林专家来指导,聘请村里有经验的老技术员“上岗”,带领大家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种植管理技术;落实“行长”管理制,每一行桃树都责任到人、每一个桃都有出处;昆虫性迷向丝、赤眼蜂、七星瓢虫等生物防虫新技术,振频式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等防虫武器被一一引入,病虫害“自动”远离;自走升降式果园作业平台、开沟施肥覆盖一体机、自动避让式锄草机穿梭在桃林中,让桃树管理趋于机械化、科学化、标准化……



在选定冬桃时,张勇和王志强就定位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上,发誓一定要种出个样子来,“要让大家不种地也能富起来。”


富起来,随着张家桥桃的成功,正成为现实。


2019年,第一茬张家桥桃结果。北京农科院的专家一番检测后竖起了大拇指:“甜度更高、品相更好,没想到这个品种在你们这儿能展示得这么好!我们在试验田里种了三四年,也没这口感。”检测中,张家桥桃甜度达23,比在试验田时还要高3个点。近20万斤冬桃,几乎被应邀而来的北国超市一抢而空。



2020年9月初,第一批优质果20万斤7天售罄,被北京新发地、沧州盐百集团和衡水吉美超市抢购一空;第二批约120万斤上市时,许多客户已提前交纳了定金。应时而开的首届张家桥冬桃采摘节,得到了众多食客的追捧,更吸引了中央和省市各级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网、中央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新浪、网易、腾讯……一时间,天南海北的“吃货”们蜂拥而来,网上订购、电话认购、驾车来购,百万余斤冬桃供不应求。


此刻,谁能想到,张勇和王志强曾为销路几乎跑断了腿。


“2019年挂果前,我俩跑商超、找网红、联系大型批发市场,还好桃子争气,销售的不错。可来年产量又要翻几番,我们就又带上样品、带上检测报告天南地北的跑,到上海、廊坊、昆明等地参加农博会。”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王志强感慨,“谁想到今天,我们小小的张家桥,居然会因为冬桃堵车!”



冬桃脱销,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贫困的帽子摘下来。


“机动地”“闲散地”流转费、村集体机械设备出租费,村集体从桃园每年收入16万余元。村民每年每亩地有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村里还根据桃园当年收入发放各种福利,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家门口打工,又挣一份“工资”。


年近6旬的张文仓夫妇,在桃园打工,年收入稳定7万多元。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文河顺利脱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年土地流转费6000块,再在园区干点除草、疏果的活儿,一年也能挣2万多。”年用工6000多人次,不只是本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加入进来。在这儿,年龄最大的打工者72岁,人均日收入60元,多得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帮助周边村子的20多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



张家桥冬桃,叫响了!


是的,张家桥。


早在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之初,“张家桥”商标就已经注册使用。冬桃是张家桥冬桃,合作社是阜城县张家桥桃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后,它还将用于张家桥村的秸秆、肉牛、树苗、肥料等系列农产品。


“明年,冬桃产量会更高,我们已经和北京新发地沟通举行产品推介会,推动它的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扩宽销路,让冬桃能够即采即走,保证最甜蜜的口感。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对未来,张勇和王志强有着更多期许。


千亩桃园外,新的试验田里,更多桃品种已经引进,多维度桃产业的序幕正徐徐拉开。


而千亩桃园的发展模式,将复制推广到周边的更多村庄,在江江河两岸,打造万亩冬桃园,形成集桃花观赏、冬桃采摘、休闲旅游、农家餐饮于一体的生态乡村旅游区,走出一条更加宽广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