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是党和国家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必将对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十三五”时期的“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到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写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这种变化传递着清晰的信号:中国老龄社会正在到来。人口老龄化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2000年至2018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7.9%。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社会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
人口问题始终是关系一个国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结构老龄化,可能为部分行业和企业创造商机,但对经济整体来说却是不能承受之重,因为劳动年龄人口绝对减少、储蓄率快速下降,将会加速要素红利衰竭,经济长期发展前景可能受到影响。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可谓恰逢其时。这是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社会与家庭负担加重,社会保障支出压力加大,养老和健康服务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服务体系,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持续下降,青壮年劳动力供给逐步减少,对潜在经济增长率造成不利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积累人力资本,加快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对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能有效防范和化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和国家安全风险,确保中华民族世代永续发展、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善待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个终有一老的人无“老顾之忧”,是社会发展之必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这些举措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既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又让每个人都能满足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关口,面对人口老龄化不可逆转的百年发展趋势,只要我们紧紧抓住用好“十四五”时期的战略机会窗口期,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为老年人带来更好更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