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1
“分段睡眠法”睡得又少又好
流言:每天只需睡4个小时,并严格执行分段睡眠法,即先睡2个小时,被闹钟叫醒后,保持1个小时的彻底清醒状态,再接着睡2个小时。这种方式既睡得少又睡得好,建议大家都试一试。
真相:这样的睡眠模式只是个例,也没有在事前事后作全面身体检查对比,只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说服力较差。通常医学上证明一种方法是否有效,要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即随机、双盲、大样本、长时间研究,研究数据经统计处理差异显著,才能证明科学有效,才可以推广。
当前研究表明,成年人睡眠时间在6.5至7.4小时之间,死亡率最低,而少于4.5小时或高于9.4小时,死亡率明显增高。如果连续19小时不睡觉,人的脑力和体力状态与醉酒是一样的。睡眠不足容易导致免疫力下降、肥胖,影响性功能,还会加速癌细胞的增长,患肠癌、前列腺癌或乳腺癌的风险更高。最近,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睡眠不足视为致癌因素。45岁以上的人,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比睡七八个小时的人得心梗和脑梗的概率高200%。
流言2
能用磁铁吸住的保温杯就是好保温杯
流言:通过不锈钢是否有磁性,就可以来区分保温杯材质的好坏,能用磁铁吸住的保温杯才是好保温杯。
真相:根据国家标准,食具用不锈钢材料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型双相不锈钢、铁素体型不锈钢等,其中奥氏体不锈钢没有磁性。
日常较常见的304和316不锈钢即属于没有磁性的奥氏体不锈钢,其主要合金元素是铁、铬、镍,价格相对高昂。低镍(节镍)含锰奥氏体不锈钢也是没有磁性的,其使用锰和氮代替部分镍,价格相对便宜,不过性能和安全性并不差。另外,参照我国目前对保温容器的多个相关标准,一款合格的保温杯应当在保温效能、异味、耐冲击、密封性、手把及提环连接牢度,以及材料卫生安全性方面符合要求。因此,是否具有磁性并非评判保温杯好坏的标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金属元素过敏的人,一定要根据所标注的不锈钢牌号,上网查询一下相对应的不锈钢具体成分。例如,对镍过敏的人最好不要选择304不锈钢产品,对锰过敏的人不要选择含锰的不锈钢产品。
流言3
海鲜中含微塑料正残害无数中国人
流言:海鲜中含有大量微塑料,而这些海鲜正在毁掉无数中国人的身体!
真相:“海鲜里可能含有微塑料”的说法并非最近出现,早在2018年,它就已经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
自然界中微塑料广泛存在。奥地利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芬兰、日本、俄罗斯等8个亚欧国家分别选择了1名志愿者,进行饮食控制实验,最终提供的粪便样本显示,在8个样本中,发现了多达9种类型的微塑料。但这些微塑料是否对人体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依然是未知数。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表明海产品当中的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有可见的危害。
谈到食品安全对人体的影响,就不能不谈剂量。这与食品添加剂的道理是相似的,少量或者微量的微塑料,很难对人体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在政策法规方面,我国海鲜类产品目前已经有了国家标准GB2733-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鲜、冻动物性水产品》,对挥发性盐基氮和组胺的含量、污染物的限量、贝类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的含量乃至需要在加工前保持活体状态的海鲜都做了详细规定,划定了海鲜产品安全与卫生的红线。目前,我国海产品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编辑:刘燕
来源:北京日报原标题:“科学”流言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