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中秋节,我都要回老家小住,重温一下杜甫的“月是故乡明”,着实感受颇深:中秋的月色呀,老家的最明;中秋的月色呀,老家的最亮。
在月色中,我一个人在老家的庭院里漫步,白白的月光如水一般,泻在小院里,泻在青草上。小院氤氲着草香,是那种本色的味道,不浓不淡,透着泥土的芬芳。我赶紧做一个深呼吸,仿佛连同月光也吸进了肺里,清爽极啦!这草香,比小城公园的香味更亲切。公园里,花草繁茂,品种多样,好多是我们不熟悉的,香的太香,淡的太淡,过于混杂,一点儿也不纯美,我总觉得不舒服,不自然。庭院浅浅,青草萋萋,倒是天工之作。我鲜回老家居住,院子里长满青草,也就不足为怪啦!
回头看去,我在青草里,踩出了窄窄的小径,像一条小河流动在月光里,这是我双脚的杰作。月光洒在国槐树上,细小的叶子,窸窸窣窣的,不知谈论着什么。一片斑驳的光影落在树下,密密疏疏的,仿佛绣上了朵朵碎花。花朵摇曳起来,晃来晃去,原来是起风了!一时间,我进入了动感地带,好像看电影一般。秋虫在鸣叫,一声高过一声,或细腻,宛若丝竹之音;或粗哑,好似唢呐吹奏。蟋蟀,是月夜的高音歌王。不知躲在哪里,卖力地歌唱,任性地弹琴。那声音,穿透草丛,借着月光,飞进我的耳蜗。演奏的什么呢?一定是月光曲吧!我静静地听着,好强劲呀!自然的乐声是和谐的,一点儿不吵人,庭院的乐声是美妙的,一点儿不嘈杂。
月儿照着我的老屋,红红的砖,矮矮的墙,谁都默不作声。老屋静立不动,是在月光下睡着了,还是沉浸在回忆之中了呢?这老屋,是我结婚的新房,陪伴我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在这里,我躲过了风雨,熬过了酷暑;在这里,我躲过了风雪,熬过了严寒;在这里,我养育了儿女,写满了欢乐。而今,我搬到了小城,过上了蜗居的生活,却时时会想起我的老屋,老屋的一砖一瓦,都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中。我去了小城,我的老屋却留下来。我匆匆地离你而去,你孤独吗?我的老屋!在月光里,你更端庄,端庄得赛过淑女;你更老成,老成得像个神仙。你要做个神仙呀,我的老屋,不要垮塌,不要老去!
我累了,走进屋子里,好熟悉,一切如昨,那暗黄的写字台,是我练笔的主战场;那深绿的沙发,是我修身养性的地方。我扫去满床的尘埃,静静地躺在老旧的木板床上,比席梦思更惬意,更温馨。我关掉电灯,望着窗外,刚好看到月亮。月亮就挂在国槐树梢上,像一面铜镜,月色微黄,月光红润,闪着道道金光。哦,是月亮正穿透微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也算么?
屋子里更亮堂了,像点起了无数盏明灯。我凝神一看,黑色的天幕上,只挂着一个圆圆大大的月亮,云彩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我似乎听到扑棱一声响,是月光惊动了国槐树上的鸟雀吧!
老家的月亮呀,就如我的老屋,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我的老屋呀,你是我心中最亮的那轮月亮!老旧的房屋,老旧的家私,是我经历最好的见证。岁月,老去了我们的容颜,却老去不我对你们的思念。
今夜,老屋,我来了,我来到了你身边。 我望着月亮,我望着老家的月亮,难以入睡。我辗转在床上,月亮也辗转在我的心中。
物是人非老屋在,草丰树茂月色明。我的老屋呀,明年中秋节,我还会回来的。
作者:刘誉盛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