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城市的发展前行,离不开文化的呵护滋养;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文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9月,在多彩的文化活动中,衡水人民迎来了丰收的金秋时节。衡水市首届“文化衡水 多彩周末”系列惠民演出来了,第四届广场舞大赛、2020年京津冀群众书画作品展来了,还有已经复演复工的大剧院、12个图书馆、12个文化馆、114个乡镇文化站、49家旅行社和10家A级景区、多条跨省旅游线路任君选择……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衡水在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明素质提升方面亮点频出。今天,文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城乡文化发展差距的不断缩小,为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家门口尽享公共文化服务


漫步湖城,无需细细观察、专业打量,就能感受到近两年城市文化发展的蓬勃生命力。


文化设施既是一座城市的文化集纳地,更承载着厚重而又多元的文化服务。围绕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标,我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实施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了更好保障。


2018年,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民心工程、惠民工程,投资9.6亿元建设了占地7.1万平方米的衡水市文化艺术中心。集市图书馆、博物馆、群艺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中心,是建市以来我市规模最大的公益性文化项目。它规划理念新、建设标准高、硬件设施一流、内部环境优雅,与滏阳河风景带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成了最让市民“流连忘返”的人气之地。大家都说:“不管是家门口文化场所的日渐‘全覆盖’,还是‘不差钱’的惠民便民举措,都丰富着、满足着大家的精神需求!”


文化艺术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结束了衡水没有大型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和大剧院的历史,实现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了我市靓丽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


纵览全市,已建成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4个,已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095个,覆盖率100%。覆盖城乡、功能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形成,夯实了城市文明的基础。


文化品牌和精品层出不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要求也愈来愈高。


衡水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体系等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创造出一批具有衡水特色、符合衡水实际的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以安平台城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创建为素材编创的大型现代评剧《火种》,先后参加了“全国百台大戏进北京”、全省优秀剧目展演和中国评剧艺术节,并获第十二届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现代评剧《咱家老李》获第十三届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并参加了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第十一届河北省戏剧节优秀剧目展演;歌曲《拉纤的汉子》则囊括了河北省“五个一工程”奖、“文艺振兴奖”“燕赵群星奖”等多项省级大奖……


衡水的传统技艺,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2018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第50届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年会举办了王习三从艺60周年精品烟壶作品展。这是该学会成立50年来首次单独为一位艺术家举办专题展览,而王习三是其第一位亚洲籍“荣誉会员”。不只是衡水内画传承人王习三,还有以武强木版年画传承人马习钦、冀派手工刻铜技艺传承人宋国柱等为代表的巨匠们。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衡水因内画、年画等蜚声海内外,走向了国际大舞台。


这些特色品牌、文艺精品的不断涌现与衡水群众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密不可分。每天清晨与傍晚,遍布城乡的公园、广场上,都能看到广大市民及各级文艺团体的表演,成为人民群众的一道道精神食粮。2018年以来,已累计开展“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557场,“七进”文艺演出4927场,发放文化惠民卡1万张……还有衡水市群众文化艺术节、戏曲艺术节、首届歌手大赛、美术作品展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以及每年培育万余人次的公益艺术培训,滋养了群众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发展与创新相得益彰


为城市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衡水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激活文化产业的源动力,力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当衡水大剧院被委托给全国剧院管理龙头企业——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高雅艺术进衡水”的序幕就此拉开,广大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国际一流、国内顶尖的高雅艺术演出。自2018年5月正式运营以来,中国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等139场国际国内经典演出和147场公益活动闪亮登场,惠及观众52万人次;疫情期间,线上免费演出171场,累计观看人数10万,特别是5月30日的《点亮滏阳河·京剧演唱会》“云”直播活动,在线观看人数达到43.8万。


保利大剧院成为“群众文化的天地、高雅艺术的殿堂”,也带来了市民文化素养的显著提高。演出中,衣冠不整、交头接耳、随便走动、乱扔杂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销声匿迹,衡水市民的文明素质和艺术素养获得了诸多国际、国内知名演出团体的大加赞赏。


创新社会化管理的另一个亮点,是由北京艾迪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化运营的市图书馆。作为全国首家社会化运营的地市级图书馆,它自2018年10月正式运营以来,日均接待读者1500多人次,日最大接待读者7000多人次,累计接待读者96万人次,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城市书房、精神家园”。它的高质量运营,点燃了全城的阅读热情,引领了全民阅读的新风尚,在全市形成了知识共享的浓厚氛围和文明友善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养。


一股清泉,必然有源头活水;一棵大树,必然有根下沃土。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筑城,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衡水的文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期,文化的触角不断延伸,幸福的载体不断创新,正擦亮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