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走进故城县董学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特色果品长势喜人,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内街道四通八达……


曾经的贫困村能有如此光景,不仅依靠村民的勤劳肯干,更有驻村工作队的倾力帮扶。“董学村共有521户、1524人,耕地4017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无工副业基础,村民收入较低,主要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粮食和外出务工。工作组入村时,村里共有贫困户22户、39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董学村第一书记孙春雨回忆起当时情景时说,当时就一个想法,一定要当好群众小康路上的“领路人”,让贫困群众富起来。


为精确掌握董学村实际情况,工作队一进村就马上进入工作状态,对村子进行入户走访调研、了解村情民意。董学村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是西汉教育家董仲舒下帷讲学的地方,人均耕地多,特色产业有基础……通过精准走访调查,工作队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对该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群众发展愿望等有了清晰认识。经过与村两委和党员、群众代表反复商讨,工作队提出发挥全村耕地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致富的路子有了,选拔致富带头人就成了关键。为此,驻村工作队办夜校、搞培训,请能人、找路子,组织村民去外地学习考察,邀请省林科院专家到村开展现场教学,截至目前,该村先后涌现出苏成志、苏红伟、苏志刚等致富能手。如今,在致富能手带动下,董学村已发展油蟠桃200多亩、水果冬瓜60亩、小米100多亩、核桃1400余亩,并组建仲舒、众志品诚、学懂三家种植合作社,注册了众志品诚、米老苏两个商标。今年,苏成志的众志品诚合作社油蟠桃亩均收入达万元,犹豫了很久的贫困户苏俊章,今年决定将全部耕地都种上油蟠桃。


与此同时,驻村工作队还因人制宜,帮助贫困户苏立根等解决了就业,帮助苏湘杰等在校生落实了教育扶贫政策,帮助苏桂新等安装了光伏,帮助苏强等享受了金融小额贷款,目前,全村所有贫困户都有了至少一项产业扶贫项目。


作为西汉教育家董仲舒下帷讲学的地方,如何借助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助力董学村产业升级、走上更加富裕道路呢?答案是叫响董子故里名片,发展乡村生态游,这是驻村工作队新谋划的董学村长远发展思路。


“要想吸引游客前来,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基础。”孙春雨说,借助衡水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契机,他们争取到了大运河董子文化园项目落户该村。项目完成后,将大大改善该村生态环境和旅游环境。


该村还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集中开展村庄净化、绿化、硬化。他们组织村民清除垃圾、柴草等杂物30余吨,硬化核桃园区道路3200米,硬化村内道路2700米,投资70余万元改造危桥,安装太阳能路灯70盏,建成文化广场1397平方米,粉刷墙面2万平方米,栽植垂柳、海棠等观赏苗木2100株,灌木1万余株等。如今的董学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原先村里到处是垃圾,道路坑洼不平,现在路建好了,路灯也装上了,还修了小广场,城里人也羡慕我们的生活。”董学村村民苏飞高兴地说。


随着衡水市第四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临近,苏成志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他将对桃园进行提档升级,建设精品油蟠桃采摘园,发展休闲采摘游。在董学村,像苏成志一样,谋划着发展乡村旅游项目的村民不在少数。



“如今的董学村,村容村貌整洁,产业发展兴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特色种植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梦想。”说起董学村未来发展,孙春雨满是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