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早上9点,正在医院查房的我听说需要支援武汉,到晚上8点,踏上南下的火车,一切都是匆忙,来不及交代好自己所管病人的情况,来不及跟自己最爱的人告别,来不及想自己还能不能回来。
出征武汉,无论生死,不计报酬,没有豪言壮语,只为职责所在。我要去,要去履行自己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责无旁贷,一定要去。只是愧对于自己的家人,年迈的父母以及年幼的女儿。
当列车驶入武昌火车站的时候,虽然武汉封城的消息几天前就知道了,但是看着空空荡荡的火车站,只有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以及工作人员,再无其他,空荡之中略微带着丝丝恐惧。接我们回驻地的是34路公交车,看着窗外的景象,没有人,没有车。这时才意识到武汉真是“病人”,我们确实是逆行者。
安顿好后,下午就开始了第一次培训,也是唯一一次培训,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当时时间紧张,前线太缺少医务人员,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我们也迫不及待想投入到一线。1月28日,便进驻武汉第七医院,时间就是生命,是同死神赛跑。一群白衣战士带着仅有的一套防护服便上了前线。武汉七院,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定点医院,非常缺乏医护人员。当时的武汉,危重症患者数量急剧攀升,ICU病床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我们只能一边救治,一边加紧改造病区,扩增病床。
印象最深的一位病人,她的插管过程不是特别顺利,连续三次仍未插上,此时病人指氧下降,心率也在下降。因为常年在自己单位插管,相对熟练,便主动承担了接下来的插管操作。在新冠肺炎的战场上,穿上防护服,雾气挡住护目镜,视线变得模糊不清。戴3层手套,原本灵活的双手变得笨拙,呼吸困难和心跳加速也增加了操作难度,我只能在护目镜雾气的斑驳间,寻找较清楚的部分,凭着感觉完成这个“一失万无”的工作。等到插上管,上了呼吸机,从仪器上看她的血氧饱和度就开始一点点往上走,血压也在慢慢的恢复正常,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这时,隔离衣服已浑身湿透……
此后的日子,我们加速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救治方法,与时间赛跑,尽全力的去救治每一名病人。因为,要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切尽早。从ICU方面来看,包括尽早扩充重症医学科病房,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尽早进行脏器功能支持,包括对炎症风暴,尽早采用血液净化,血液灌流和恢复期的血浆输液等。尽早开展ECMO治疗,缩短无创通气时间。而在救治力量上,也要尽早磨合好,组合起来的团队,形成合力,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设备去展开救治。
3月14日,武汉新增确诊病例降为4人,就在这一天,武汉市第七医院最后一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同时ICU病房中最后三名重症患者被转到武汉市肺科医院。
奋战54天后,我们第一批衡水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受到了武汉人民的赞誉,全部平安归来,零感染。临床观察期结束后,我将重返工作岗位,继续发扬武汉抗疫精神,守护人民健康。
讲述人:吴建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