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谢爱静,39岁,衡水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护士长,河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第一批队员。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工作一线,作为衡水市人民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的主力队员,时刻发挥模范先锋作用。
在河北省组建第一批抗疫援鄂医疗队之际,我已连续值班多日,但面对这生死关头的人生抉择,我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顾家里还有年逾七旬的父母和两个不满十岁的孩子,第一时间主动请缨。因为我是感染性疾病科的副护士长,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我无畏恐惧,申请奔赴前线。因为时间紧迫,我打电话让丈夫为我准备行李,并送到医院,在出征前将自己携带的工资卡、医保卡等证件交给了送行的丈夫,做好了“去了可能就回不来”的准备。
由于业务能力和工作时的认真细心,我被选为河北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普通病区二组护士长兼武汉七院第四病区临时护士长。自1月26日进驻四病区以来,每天早上5点起床,检查队员们的体温,领取并安排医用物资。带领大家做好晨间护理、整理病房,督促检查并帮助进入隔离病区的护理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做好交办,每名病人都床头交接班,然后开始一天的护理治疗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0点。四病区有48张床位,收治病危患者5、6名,重症患者30来名,多数病人年龄在60岁以上。我每天穿着防护服在病房里工作6、7个小时,每次接班后,都为患者测体温、抽血、测血氧饱和度、做核酸咽拭子采集等检测,并为患者更换被服,擦拭身体、清理大小便和呕吐物……护士长首先是一名护士,必须战斗在疫情第一线,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也是分内之事,我不怕辛苦,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早点把这次疫情控制住,尽自己一份力量。
因为新冠肺炎患者需要隔离治疗,部分患者存在畏惧心理。我在护理工作中,注重疏导患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孤独,最开始因为方言而出现言语沟通障碍就请同病房的年纪轻的患者帮忙翻译,慢慢地能用不标准的武汉话,鼓励引导患者正确面对疾病、面对痛苦。我要求四病区所有护士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微信上总结梳理好的相关病例的护理规范,做好每名患者护理,在营养、心理、压疮护理等方面做成课件,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更好地做好患者饮食营养,心理疏导,肺功能锻炼,鼓励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疾病,战胜病魔,放下思想包袱,对治疗充满自信、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出院。
在支援武汉的50余天里,我和同事们所在的武汉第七人民医院四病区共收治患者130余人,治愈出院100余人,转院10人,圆满的完成了救治任务。
为了更好的医治患者,降低感染风险,我们的院感以及七院领导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一是将医务人员通道分区:原七院员工入口是从电梯出来就进入新冠病区,只有一扇门隔着,建议就现有条件打隔断,有了小小的缓冲区,隔离安全得到保障。二是病区申请消毒剂,按额配备洗手液、手消液,提高了手卫生依从率,减少交叉感染。三是病房垃圾多,冒出来存在交叉感染风险,我为每个病房加放医疗垃圾桶,套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及时清理。四是病区病人多、重。治疗特殊,需8小时、12小时用药,戴护目镜起雾,手套操作难度大,钢针反复穿刺,病人痛苦、护理人员针刺伤风险大,沟通后改为静脉留置针。
通过数天的深入学习与严格操作,感控防控的理念已深入我的工作和生活。虽然可以熟练穿脱防护服,熟练掌握每一项操作流程,但是我深知不能掉以轻心,较之以往要更加谨慎信心,完成各项工作,知道唯有认真和努力,唯有尽善尽美、尽职尽责,才能不负医院重托,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疫情的战场上,护理姐妹都在用生命阻击病毒,守护患者。我一定要守护大家的安全,真正做到零感染,一个都不少的平安带领每个人回家!
讲述人:谢爱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