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头儿被老太太欺负一辈子了。


老太太要好儿、要强、性急,什么事都得叫个长短。老头儿,木讷、温和、闷声闷气,不爱言语。


老太太大半辈子说的话,就像堆成的一座山,把老头儿牢牢压了大半辈子。


老头儿有把柄捏在老太太手里。


2


这把柄,就像老太太手里捏的鸡毛掸子,随时都会抽到老头儿身上:锅碗瓢勺的事,鸡毛蒜皮的事,老太太最后都会扯到一件事上:这辈子嫁你,是倒了八辈子霉了!


结婚的时候,老头儿骗了老太太。


3


那时候,都穷,穷得就是刚能吃饱饭。要是家里有个“长期工”,那基本就相当于上层,家里有个自行车,就是贵族。


老头儿那时候就有这样的优越条件,县里锁厂的工作服穿着,锃明瓦亮的永久牌自行车骑着。相亲的时候,这一身行头着实让人羡慕,再加上媒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她就动心了。人说不上高大威猛、精神帅气,但看上去也不反感。


世间多数的女子,起初多是怀着要嫁王子的心思,不过多数到最后,还是嫁了一个看着不讨厌就行的人。


谈恋爱,都是看谁顺眼跟谁谈,和谁说得上来跟谁谈;但结婚这件事,就另当别论了,还是要考虑嫁得划算才嫁。


结婚后,她才发现,他这长期工是个冒牌的。


只不过是在锁厂伙房里做饭的临时工,而那辆自行车,只骑了俩月,就没影儿了,因为要还给厂办主任。


4


她恼怒、后悔、埋怨,她跟他闹,说他骗了她,他只是躲着,闷着头不言语。


有什么可言语的呢,的确是骗了人家的。只是不是他要骗的,是他娘和媒人商量的计谋。


婆婆起初的笑脸,也变得冷峻下来,好像在说:生米都煮成熟饭了,你还想咋滴?


那时候,还不兴离婚,不像现在,离婚就跟买了瓶饮料,喝了两口,觉得味道没有想像的那么好,说扔就扔了。


那时候离婚相当于大逆不道,是丢人的事。离也不能离,过也不想过,她肚子里憋着一肚子的火气和怨气,就闹,摔盆子摔碗,把自己锁在屋子里不吃饭,晚上睡觉不让他进屋。


婆婆就在门外软硬兼施地说,也不完全算骗你,不是长期工,将来有可能转成长期工,厂领导说了,干够五年,表现好,就给转。自行车不是咱家的,以后可以买,有什么不知足的。


再说彩礼钱又没少给你娘家,也没叫你们丢人。


事儿就这么过去了。年底,自行车买了,不过买的不是永久,是飞鸽,飞鸽就飞鸽,也不错,长期工虽然还没转,但工资也不少,时不时的家里还能借着厂子伙房的光,沾点腥儿。再说,肚子都大了都六个多月了,还能咋滴,将就着过吧。


5


转眼几年过去,长期工不但没转成,厂子还黄了,他连下岗职工的待遇都没有,只好回到家里种地。


可是,一直在灶上抡大铁勺了,种地这种事他真的摸不着门道儿,不是地里的草比苗还高,就是收的粮食比人家少一半,她气得火要上房,跟他吵,骂他不长进,鼻子都要气歪了。


他理亏,不敢吱什么声。


吵归吵,闹归闹,但日子总要过下去。世间绝大多数的婚姻可不就是这样,过得不是爱情,是日子。


她要强,心盛,不想日子落于人后,咬着牙,把地里的农活儿都练得像个把式、行家,除了一些重力气活不行之外,其他的都不输老爷们儿,甚至比老爷们儿干得都好。


日子就在这样紧紧张张、忙忙碌碌、吵吵闹闹中过下来,虽称不上富足,但比别人也不差。


他的笨,丝毫没有改观,所以就得忍着,大事由她做主,小事也由她做主,他只有听喝儿的份儿,惹烦了,没准儿还会挨两笤帚疙瘩,当她的出气筒。


谁叫自儿有短处捏在人家手里呢。


6


只是后来,光种地不行了,家家都有了别的收入,有的出去打工,有的做起小买卖,新房盖了,拖拉机买了,洗衣机买了,电视机买了,只有他家,还是过的几年前的土里刨食的日子。


她觉得这样不行,又跟他闹气。这回闹气闹得凶。他头一回没忍,跟她急眼了。


急了眼走了就再没回来。


7


再回来,是过年,他穿得体体面面地回来了,还把八千块钱扔到炕上。


他去了县城一家饭店当了厨师,虽然他不会做什么南北大菜,但是地方上的一些特色,他做得还是蛮地道,比如什么扣碗,什么熏肉、酱菜,味儿都不错,人们现在好这一口儿。他就在饭店待住了,管吃管住,每月给两千块钱,比公务员挣得都多。


她脸上就有了欣喜。


欣喜归欣喜,但面儿上她还是不肯向他示弱,只说了句,咱房子要盖,拖拉机要买,电视机要买,娃上学要拿钱,将来还要娶媳妇,你在那儿好好干,多挣点钱,家里的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拿回钱来就行。


又几年过去,家里新房盖了,拖拉机买了,电视机也买了,钱也攒了一点。他想,这回她总该知足了吧。


他挺天真,因为她还是不知足。她跟他说,你有这手艺,干嘛咱光给别人抡勺儿打工,咱自个儿开一个行不行?


他瞪大了眼睛,像是她在跟他说笑话儿。自己开,你知道自己开一个要多少本钱?


她问,多少钱?


他说,租门面、装修、雇伙计、雇服务员,少说也得七、八万。


七、八万,这么多呀!她像是听到了一个天文数字,本想就打消这个念头儿了,但后来又问,咱开个小门面呢,不需要那么大的,摆几张桌子,有人来吃饭就行呗。


他说,那也得三万多。


她说,那咱开!


拿什么开呀,这几年挣的钱都盖房买东西了,家里也没攒下多少钱,我不问也知道,不就五、六千块钱吗?


她没吱声,第二天把两万五千块钱摞到他面前说:这饭店咱开!


他问她哪来的钱?


8


她说,娘家借的,你甭管,只要咱把这饭店开起来,就算赔了,也不用你还。


饭店开了,是个一外一里的小铺面,里面后厨,外面饭厅,摆了六张桌子,伙计、服务员都没雇,洗菜、配菜、端菜、收账、洗碗,她一个人全包了。他只管灶上的事。夫妻店。


可是一个月下来,来吃饭的不多,虽然人们都说菜味儿不赖,可就是地方挤点儿。


他们自个儿也知道,可是他们没更多的钱租个大铺面,就是有那个计划,那也应该是以后的事。


半年下来,生意不温不火,他们心里不免忧虑,虽然说没赔钱,但也没赚着多少钱。后来,有个老来吃饭的食客给他们支了个招儿,说像你们这种小饭店开的位置不对,消费低的人不会跑到城中心来,消费高的人觉得你这环境差些,请个客什么的没面儿。光靠菜味儿好,价低,实惠不行。


后来,门店到期,他们就换地儿了。换了城边上的一个楼盘附近,生意一下子火起来。


常常是这桌刚吃完,又来了人,要不就是两伙儿人凑一桌。来吃饭的不光是工人,还有小工头,甚至有时候还有二老板什么的,都说他这菜味儿正。楼盘又挨着公路,来往的司机也不少。他们的小饭店里几乎每天都人满为患。


俩人忙得手都麻了,腿都细了,但钱也挣得多了。身上虽然累些,但心里挺足实,觉得日子过得有劲儿,有奔头儿。


过了一年,他们又在附近换了个大地儿。


9


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的饭店还在开。只不过,他不抡勺了,她也不洗菜了,他有了徒弟,有了伙计,他只管在后厨监工,只有客人非要点他拿手的那几样菜时,他才上灶。她也不洗菜、洗盘子了,她只管进货和算账。


他们的大饭店开到了市中心,三层楼,二十多个雅间,还有一个婚宴大厅。


老头儿是老板,名义上的,哈哈!老太太是老板娘,是真正的老板。老太太还是管着老头儿。


只是老太太的笤帚疙瘩早就找不着了,老头儿有时候还是免不了挨老太太的骂,只是那句“嫁给你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的话,再没说过。


10


生意大了,钱挣多了,可是俩人在自己的消费上没有大手大脚,也没有显摆,以前穷怕了!老头儿身上没有名牌儿,老太太也没有金戒指、玉镯子。


老太太不打麻将,不跳广场舞,就是每天守着她的饭店;老头儿不玩钱,不钓鱼,就是每天累了,喝两口儿,也不喝好的,自己饭店里最便宜的那种。


最近闹疫情,饭店没生意,老太太整天叹气。老头儿,没吱声,知道吱了声也没用,这是大环境的事,又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儿。


这天中午,老头儿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一个蛋糕。


11


老太太纳闷儿,说咱这不年不月的,孩子们都在外地,又没人过生日,你买这个干嘛?


老头儿说,咱不是人呀!


老太太抡起胳膊来就要打老头儿,说你说的这叫人话儿吗?


老头儿就拿腔作调地说,今天咱也过个生日。


老太太问,你生日?你不是腊月初三吗?早过日子了,再说你从来也没过过生日呀,年轻的时候,咱没钱过,也没这个心思过,后来孩子要给咱过,你说嫌麻烦。


老头儿说,你们都不知道,今天才是我生日,以前的都不对,是我瞎编了一个日子,胡乱说的。


老太太愣了一会儿说,真的?


恩,真的。


那就过吧,咱也开回洋荤。老太太说,这蛋糕多少钱呀?


老头儿说,八十,不贵,对面小刘给打了七折,说蛋糕店也是头一天开张,图个吉利。以往咱光蹭孩子们的蛋糕吃了,今天咱也吃一回自己的生日蛋糕。


老太太说,你就嘴欠吧,不就吃个蛋糕吗?值当的吗,看把你得瑟的……


老太太说着,转身就进了厨房,活面,弄馅儿,准备包饺子。


12


包饺子的时候,老太太又问,你跟我说,你是不是闲的,是不是想吃蛋糕了呀,多大岁数了,还馋这口儿,怎么跟小孩儿似的,叫人家笑话不?


笑话?有什么笑话的,蛋糕可不就是给人吃的吗?有人规定说,老头儿不能吃蛋糕吗?


老太太觉得现在闹疫情,买卖不开张,吃个蛋糕也没什么,管他生日是真的,是假的呢?想吃蛋糕就吃,反正东西吃到嘴里是真的就行啦。


饺子煮了,蛋糕摆好了。点蜡烛的时候,老头儿问,你说咱插几根?


老太太说,你多大咱就插几根呗?


老头儿说,我多大?


老太太笑着骂他,你多大你自己个不知道呀?


老头儿说,你说我多大?


没想到老太太还真一下子愣住了,我只知道你属牛的,你到底五十几了,我还真不知道,我算算。


老头儿说,别算啦,属牛的今年59。


唉!这人呀,两口子过久了,还真不知道对方到底多大年纪,因为那个不重要了。


13


没想到,老头儿却说,我得插6根,因为我不属牛,我属鸡。我今年62,所以我得插6根。


老太太又瞪了一下眼奚落他说,你快别抽风、胡咧咧了,今天买个蛋糕就够不正常的了,连岁数也改呀,你怎么不连你姓一块儿改喽!


老头儿说,我真62。表情还一本正经,好像绝没撒谎的样子。


老头儿说,我身份证上比实际年龄小,当初怕你嫌岁数大,找村支书开了个证明,去派出所改了,那时候还没有电脑,都是人工操作的,改了后来就没改过来。


老太太愣了半天神儿,大声地说道,好呀,你个老东西,合着你比我大6岁呀,长期工,自行车,都骗我的,也就算了,没想到岁数也是呀!说,你还有什么瞒着我。


14


老头儿一脸地憨笑说,没有了,真没有了。但咱现在这日子比长期工也不赖呀,自行车咱想买多少辆买多少辆,宝马咱也买得起,就是不会开。不过就是这岁数就是这么大,真改不了了。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大就大吧,要离早就跟你离了,等不到现在。


老太太瞅了老头儿一眼,也拿腔作调地说,其实,我也有件事瞒着你。


老头儿一听这个,愣了,咬了半口的蛋糕含在嘴里咽不下。


15


老太太说,就是当年咱开饭店的钱,根本不是从我娘家借的,而是我从信用社贷的款,当时我把咱家的新房,还有拖拉机,都押上了。


老头儿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说,你胆子好大呀!要是赔了,咱岂不就……


算了吧,要是我不胆儿大,也没咱今天这日子。老太太还洋溢出点儿得意的表情。


老头儿心里平和了,也是,虽然老太太厉害点是厉害了点儿,但人胆大心细,干什么事有眼光,心里主意拿得准,要是没她,日子还真过不到今天这样。


老头儿说,大你这几岁,叫你管了大半辈子,什么也听你的,你也知足吧!


老太太说,怎么?想造反呀!以后我还得管着你,管到你……


老太太感觉自己说走了嘴,慌忙往自手上呸了两口唾沫,换了口吻说,赶紧的吧,插吧,6根儿,你插一百根儿也没人管你。


老头儿嘿嘿地笑了……


作者:海波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