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弹指一挥间,他们的职务变了,但身份没有变,承诺没有变,救死扶伤的初心更没有变。故城县医院三名护理人员屠志强、孙中林、杨世刚,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像当年抗击“非典”一样,又一次坚定地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一线,展现医者仁心、医者初心,奏响恪尽职守、志笃意坚的动人旋律。


时隔十七年,“三兄弟”重披战袍,再战新冠病毒。


十七年前,屠志强还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急诊科年轻护士,“非典”来袭,他毅然写下请战书,冲上抗击一线。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医院决定组建隔离病房,已经成长为呼吸科护士长的他,主动请缨,被任命为隔离病房护士长,第一时间参与了医院隔离病房和营东隔离病区的组建。从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十四,在疫情中逆行的17天里,24小时吃住在隔离病区。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后半夜,凌晨又爬起来,接无数电话,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几乎是兵不卸甲,马不停蹄,面包、方便面是他的储备粮,办公室椅子是他的行军床,虽然双眼布满血丝,但眼神依旧坚毅;虽然双脚肿胀乏累,但步伐依旧沉稳。年轻的医护人员第一次面对疫情,心里难免有些担忧和害怕。屠志强知道情况后,每天带头进入隔离病区,以身作则,给年轻护士讲解安全防疫知识,把自己的防护经验传授给他们,逐步打消了他们的顾虑和担忧。


2003年7月,抗击“非典”战役胜利后,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的合影。第三排(右起第一个)屠志强,(第二个)杨世刚,第四排(左起第四个)孙中林。


“我们经历过非典疫情,我们有防护经验,要给年轻的同志们做榜样。”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医院组建营东隔离病区医疗队时,现任急诊科副护士长的孙中林和手术室副护士长的杨世刚,作为“老战友”的好兄弟,又一次携手奋战在防控疫情第一线。在彼此共同经历的两场没有硝烟的疫情战斗中,一句唠叨的提醒、一个关注的眼神,成了他们三人相互鼓励、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共同动力。


孙中林和杨世刚互相加油鼓劲


现任手术室副护士长的杨世刚像17年前抗击“非典”那样,充分发挥科室感染管理的特长,为疫情防控和保障医护人员安全付出了很多努力。上岗之前,他一遍遍地叮嘱大家有关病人护理和个人防护的各种细节,每一步他都耐心细致地讲解示范。进入病房前,他还监督、帮助同事们穿好防护用品,两层口罩、两层帽子、两层手套、一层鞋套、护目镜等等,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所有这一切,只为了一个目标:医疗救治打胜仗,医护人员零感染。


杨世刚帮助即将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穿好防护用品


现任急诊科副护士长的孙中林,作为青年护士的“老大哥”,担心年轻的护士经验不足,每天带头进入隔离病区做好传帮带。隔离病房里的护士除了日常诊疗工作外,还要承担病人的生活护理、排泄物的消毒、垃圾的清运,甚至心理的疏导工作。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置,在隔离病区一番操作下来,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戴着眼罩总被雾气弥漫,口罩把鼻梁、脸颊勒出了深深印痕,洗手消毒导致皮肤红肿……为了节省防护服,他在进入隔离病房前都要提前两小时不进食、不喝水,因为一旦上厕所,一套防护装备就要全部进行更换。


孙中林带领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的年轻护士冯月适应环境


这次疫情,让他们三人回想起17年前的那场“非典”,“现在医疗条件比17年前好多了,经验也更丰富了,对打好这场战役有信心!”


2月6日,营东隔离病区医务人员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积极应对疫情,用爱和责任,安全有序地保障了每位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十七年,医务人员的初心和职责始终不变,人民的健康就是人民的幸福,这是白衣战士始终无悔的追求。


作者:牟明宏、李昱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