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旭华、曾庆存两位最高奖获得者坐上主席台,同党和国家领导人一道为其他获奖者颁奖,这是一个国家对优秀科研人员的最高礼赞。


黄旭华、曾庆存获得2019年度我国科技界最高奖励。一个隐姓埋名数十年,毕生致力于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为我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作出了卓越贡献;一个近六十年来活跃在科研第一线,为现代大气科学和气象事业的两大领域——数值天气预报和气象卫星遥感作出了开创性和基础性的贡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们把冷板凳坐热的大美,令人感佩。


科学研究,从来就是一件苦差事。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做好甘于寂寞、奋力沉潜的准备,不仅要在动荡喧嚣的时代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持的韧劲,更重要的是,要随时做好奉献的准备。“如果祖国需要,我的血可以一滴滴地流,直至流光。”在荒岛的风沙中,在深海的惊涛下,在最美的年华里,黄旭华为了铸国之重器,三十载春夏秋冬,青丝变白发,面对国外严密封锁、国内科研条件一穷二白,他不因客观环境而放松科研要求,用最“土”的办法解决尖端技术难题。“平常像老黄牛一样踏实科研、好好积累,当国家和人民用你的时候,就像赛马一样向前冲。”曾庆存把自己当成一块砖,国家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研究就做到哪里。他不顾身体伤病,躬在仅有几平方米、摆上两张床就站不下两个人的蜗居里,不分昼夜写作,完成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第一卷。黄旭华、曾庆存为什么能感染我们的心灵?因为他们一寸赤心惟报国,义无反顾以身许党许国,让生命为时代而澎湃,为人民而奋进。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黄旭华,像一艘核潜艇一样,潜入水下,追求为国家设计最好的核潜艇的目标。越是接近真理,便越是发现真理的迷人。只有坚定对科学的追求,才能永葆仰望星空、探求真理的好奇心,才会耐得住性子一丝不苟下功夫,向着真理不断抵近。曾庆存获得全球气象领域的最重要奖项——世界气象组织颁发的国际气象组织奖。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只有三个字:安、专、迷。他教导学生,科学研究若想取得成功,需要“能坐得住冷板凳,要勇敢、要坚毅”。只有耐住寂寞,远离尘嚣,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只有耐住寂寞,才能练出一身铁打的硬功夫。凡事先计名利而后动,只会在浮躁浮夸中迷失方向,丢失科研初心。对科学家而言,只有经千难万险而不放弃、长坐冷板凳而不盲从、遇各种诱惑而不动摇,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科学成就。


一灯如豆,万点星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千千万万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者和默默耕耘的奉献者。不管是科研,还是各行各业,都应学习黄旭华、曾庆存淡泊明志的坐冷板凳精神,像他们那样用专注的态度、踏实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更好地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