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寒风凌冽,阜城县崔家庙镇黄常村北的数百亩土地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郁郁葱葱的麦苗一望无际。村民们感叹“明年又是一个好年景”,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家的“田保姆”。
没有20多台套大型农业作业机械联轴转,怎么会才20多天,就圆满完成了6000余亩土地的秋收秋耕?又怎么能有眼下这喜人的丰收前景?入社的社员乐开了花,不少曾经观望的人也放下顾虑,主动要求入社。
“省钱省心又环保,就前些天秋收秋种的活儿,给你算个账。”说起“田保姆”的服务,村民的称赞和认可溢于言表,“收玉米、打秸秆、播种、旋地、轧地,就这几下,一亩地就能省90元呢。”原本市场价要花190元的,交给合作社才花100元,而更让大家满意的是,还能免费秸秆离田。秸秆离田,既节约麦种还便于深耕,降低病虫害和死苗率,更有利于后期的抗寒、抗旱、防倒伏。“这秸秆一离地,一亩地麦种还能省10斤,出苗率、成活率还高。从环境保护讲,还可以减少污染,百利而无一害。”
当下,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家中,农村参与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日渐显著。尤其是忙种忙收时节,外出打工者要面临回家种地还是打工挣钱的“两难”,留守的老人则体力难支、望地兴叹,这一问题更显尖锐。
想农民之所盼,办农民之所需。2019年3月,在崔家庙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如今,合作社的发展和成绩有目共睹。麦收时,入“托”土地2000多亩;秋收后,入“托”土地就增至6000余亩,其中全托土地1000余亩。翻倍增长的数字背后,是老百姓对合作社信心的一路上扬。从一开始挨家挨户思想动员,到现在农户主动上门要入社,合作社理事马洪新笑称,“全是因为我们承诺到位,服务和落实更到位,让大家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服务细致、收入保底、减轻负担、带领创收,合作社说到做到。
王怀玉村57岁的党员王志华,是第一个入社的村民,也成了村民里最让人羡慕的那一个。“以前是一个人伺候十几亩地,一年到头累个臭死,也就挣个1万多。现在,甩了十几亩地的负担,钱不少收,还从合作社打工挣着钱,两边一合一年5、6万,我这小日子好呀!”在他嘴里,自己可是沾了合作社的光,不但当起了甩手掌柜,还增收致富了,“应国策、合民意,合作社是咱农民的福音。所以呀,我就号召家里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入社,一起享受这福利。”
王志华的选择是正确的。无人机喷药、虫情检测技术、机械化收割、电商销售……合作社从小麦管理上下足了功夫,一体化作业不仅解放了农民的劳动力,还解决了大部分耕地无人种、无力种的问题,充分挖掘利用了土地资源。
而从繁重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农民,还可以通过合作社实现“再创收”。70多岁的 王治海 和妻子,把土地全托给了合作社,又利用空余时间在合作社打起了零工,干得很起劲。“在家门口,也就是除除草、送送化肥和种子,一天就是一百元。到我们这岁数,出不了远门,干不了力气活,这就已经很好了!”同村的种植大户张俊龙也加入了合作社,让自家的农机从自家用到全村用甚至全镇用,提高了使用率,也创了收。更别说那些在外打工的农民,更是解决了后顾之忧,实现着打工种地的“双赢”。
通过劳动合作、土地合作等多种途径,合作社与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联。诚信服务,让农民权益得到保障,让合作社成了广受崔庙镇农民认可的“田保姆”。
之所以戏称为“田保姆”,是因为合作社只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即在保持经营主体土地经营权不流转的前提下,接受委托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通俗点讲,就是农民为土地请了一位“保姆”。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它正逐步替代传统经营模式,成为规模化服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并得到推广应用。
这一点,在崔家庙镇体现的淋漓尽致。近年来,该镇根据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多方尝试、多措并举,着力搭建土地托管服务平台,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经营,达到资源节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助力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提档升级。
诸多尝试中,作为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作社,正丰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尤为突出。短短一年间,就实现了王怀玉村、东刘曹、西刘曹的全覆盖,服务触角延伸到了崔庙镇的安都营村、大魏村、孙宝村等十几个村子,规模效益初显。马洪新介绍,“为当好称职的‘管家’,我们又新投资700多万元引进了大型作业机械,使用后能进一步省工增收。把个体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起来,实施土地规模化经营,是合作社和农户的‘双赢’。”
尽管发展态势良好,合作社的目标却远不止于此。要培育养牛、种植经济作物等新业态,更重要的是培育一大批农村创业者,打造一个合作共赢的服务平台。新收集的8千吨秸秆已经加工成饲料储存完毕,为下一年发展养牛业蓄力,为农民打造一个养殖增收的平台;在全托土地中打造一个200亩的精品果园区,为农民提供一个打工和学习技术管理的平台……“这些,是我们下一步的规划,最终的目的是培育农村创业者,包括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我们给创业者提供技术、机械等平台,让他们发挥最大优势。同时,我们也鼓励个体创业者加入我们,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内涵。”谈到未来发展时,合作社负责人王俊峰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