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星期六。在桃城区河西街道站前社区群众活动中心,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接受免费血压测量和中医号脉,笑声阵阵;“山猫伯伯”张建华正拿着实验器材,给孩子们演示“水的张力”实验,好奇的提问声此起彼伏……这是站前社区的一个日常场景,更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鲜活印证。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有着5211名居民的站前社区,这一宏大的治国方略,正悄然转化为网格员日行万步的巡查、居民议事会上的热烈讨论,以及“一老一小”脸上满足的笑容……
“全会对健全基层治理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站前社区以此为指引,深化四级干部包联网格机制,将辖区科学划分为多个网格,明确网格员‘政策宣传员、隐患排查员、诉求收集员’三重职责,推动治理力量下沉至‘最后一米’。”社区党委书记安海霞说道。
社区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常态化入户走访”,对安全隐患、民生诉求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制办理”。今年以来,通过该机制累计更换公共垃圾桶8个,处理各类安全隐患11处,调解邻里纠纷11起,开展政策宣传与普法教育33次,有效解决了路面破损、下水道堵塞、墙皮脱落等民生实事20余项,切实筑牢了社区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在夯实网格治理“硬支撑”的基础上,社区紧扣全会“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确立“社区的事、居民说了算”的工作原则,构建“月度联席会议+专项座谈会”的协商议事体系,每月组织居民自治小组成员、物业负责人、党员代表、网格员召开联席会议,审议社区服务计划与民生项目推进情况;针对具体难题,即时召开专项座谈会,邀请相关居民“面对面提需求、共商解决方案”。
在供销社老旧小区物业服务优化中,社区牵头组织多方召开现场协商会,通过“居民提问题、物业拿方案、社区督落实”,推动物业优化服务流程、完善报修机制,彻底解决环境卫生与设施维修难题;面对居民反映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社区联合相关部门实地勘察,新建充电车棚3处、安装充电桩20个,既满足需求又消除隐患。
“群众广泛参与,我们提的建议不仅能落地、许多问题也能快速解决。”参与协商的居民张朝感慨道。
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站前社区持续推进志愿服务品牌化、常态化建设,将全会的民生承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关怀行动。

针对老年人群体,社区打造“宜老益小爱心公社”志愿服务品牌,为老年人和青少年提供爱心志愿服务。通过入户调研明确健康服务需求,将零散服务优化为“三大片区每月各 1 次集中服务”模式,提供免费血压血糖测量、中医号脉、康复按摩等服务。截至10月,开展免费测量血压血糖、中医号脉、按摩体验等活动15场,服务超600人次,切实兜牢养老服务底线。

针对青少年群体,社区对已成功运行五年的科普教育项目“山猫伯伯科普课堂”进行升级,优化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每周六上午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固定开课,今年已开展“水的张力”“电路原理”等活动40场,覆盖500余人次,且该项目今年被纳入河西街道“和熙·朝阳护苗计划”的领头项目,成为服务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平台。

从网格治理的精准响应到协商议事的民智汇聚,再到特色服务的温暖守护……如今,在站前社区,5211余名居民的幸福清单不断拉长、幸福成色持续提亮。
“以前觉得‘幸福社区’是口号,现在全会精神落到了家门口的小事上,这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居民李建国的话,道出了社区群众的共同感受。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