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根据《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5年)》报告显示,我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一,这已经是连续两年排名第一了。在算力规模方面,河北在用标准机架数、在建规模机架数、智算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在质效方面,上架率、PUE(电能利用效率)、算力业务的收入都呈良好发展态势。这么多专业名词,可能会让大家觉得算力非常抽象。但是,算力其实早已深入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苹果、梨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持。



  记者 岳浩:240万斤是咱今年的收成吗?


  辛集市彤森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 安建秋:对,今年的产量吧。240万斤,300亩地,和去年差不多。


  梨果业,是辛集市的传统优势与核心支柱产业,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田家庄乡的安建秋从1995年开始种植梨树,现在已拥有300亩规模化梨园,是当地名副其实的种梨大户。而他的种植之路,也见证了河北农业从“靠天吃饭”到“算力护航”的转型。



  辛集市彤森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 安建秋:这是2020年冰雹打的,树上这些疤还没长平呢。那年保险一亩地赔了1800元,咱们是幼果期,4月21日冰雹打的。


  记者:现在对那个日期还很清楚。


  辛集市彤森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 安建秋:对,记忆犹新,一辈子忘不了,绝收。



  传统的兜底赔付保险让安建秋挺过了绝收之年。5年间,为梨园保驾护航的保险也有了新的变化,竟然还和算力扯上了关系。


  记者 岳浩:安师傅,听说咱们现在种梨也用上算力了,怎么算啊,用这个计算器算吗?


  辛集市彤森果品专业合作社社长 安建秋:不是,是依托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联合气象局,他们给提供的大数据。人告诉咱天气有什么变化,怎么提前生产,提前打药,依托他们提供的数据,咱做这个工作。梨气象指数保险。


  辛集梨天气指数保险


  “辛集梨天气指数保险”是河北省气象局与中华财险合作开发的一款金融创新产品,与传统的农业保险不同,它的理赔速度更快,理赔标准更客观。今年6月产品在辛集一落地,就得到了当地种植户的一致好评。


  中华财险石家庄中支农村保险事业部负责人 康军平:原来的传统的保险,像我们保产量的时候,我们要去看现场,看看你这个气象是否达到我们这个要求的,比如说几级风以上。这个过程到赔付到农户的手里面,长的话得有一到两个月。现在因为气象指数是可以量化的,实时传送数据。这样大大缩短农户的赔付时效了,可能快的话,3到5天就能结案。


  快速理赔的背后,是海量数据的支撑。这些数据既包含辛集市近30年乡镇级、小时级的精细化常规气象数据,以及雷达新型探测气象数据,也有当地梨种植大户、林业专家提供的梨产业经济数据和保险理赔记录。



  记者 岳浩:辛集市近30年乡镇级,小时级的气象数据,如果用A4纸来记录的话,大概需要多少张纸呢?我们用DeepSeek来计算一下。131400张,把这些纸摞起来有13米高,超过了4层楼的高度。如此海量的数据,又是如何成为保护农业生产的保险产品的呢?答案就在我身后的河北省气象局。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 气象服务首席 范俊红:辛集梨这款天气指数保险产品当中,我们设计了对这个梨有重要影响的,比较敏感的三种灾害。一个是冰雹,一个是大风,还有冻害。我们根据这三种灾害,它的一个强度和持续时间,来构建我们气象指数,那么通过这个气象指数和咱们这个梨的减产率之间的回归分析,得到三个灾损模型,最后通过精准测算保险费率,形成咱们梨的天气指数保险产品。

  范俊红团队梳理、分析这些海量数据的核心工具,正是河北省气象局在2023年开发的保险气象服务系统。打开系统的“出险监测”模块,河北地图上一个个禾苗状图标清晰标记着受保农田的具体位置。目前,河北省气象局与保险行业合作开发了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以及杏、板栗、金银花等特色林果在内的16款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 气象服务首席 范俊红:这是巨鹿县高油酸花生气象指数。针对它这个降雨指数的话,这个是我们的一个出险的日历。降雨指数出险了,用这个黄色的这个颜色来表示,就标注了。


  记者 岳浩:像上面黄色的这个,是不是就是咱们(10月初)连阴雨的那个状态?然后还能给算到损失有多少?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正高级工程师 气象服务首席 范俊红:对,这个的话是在我们的后台上,进行自动的一个计算,计算赔付多少。如果未来的话,未来10天它就是预测到,有这种(灾害的)可能性的话。那么这个保险公司会跟这个保户一起来进行防范,提前防范,减少损失。


  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正高级工程师 魏瑞江:农业是一个受天气影响非常大的一个行业,它整体对防范气象灾害是非常脆弱的。越是种植大户,对天气这种需求是非常大的,越是精准的预报、预警,对他们帮助是非常大的。

  “十四五”期间,河北气象系统构建起了以算力为支撑的立体化、智能化防灾减灾体系,实现了农业保险,从灾后补偿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中华财险石家庄中支农村保险事业部负责人 康军平:比如在我们唐山做的稻田蟹气象指数,在沧州海兴做的对虾养殖,还有在我们衡水深州做的深州蜜桃的气象指数保险,以及我们宁晋的小麦干热风,这是我们现在具有地方特色的气象指数类的保险。未来的话,我们会在这个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可能会开发更多的这样的涉农的产品,去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


算力赋能



  目前,辛集梨天气指数保险已为1300余户农户的近12000亩农田筑起了“防护网”,其中 700余户农户的近6500亩农田已直接受益于快速理赔。“算力”这个抽象的概念,如今已在燕赵大地上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算力的赋能还不仅限于农业领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风机选址这一长期困扰行业发展的难题,也因算力支持迎来了破解之道。


  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允绪:都是派人员带着设备仪器到各个选址的区域进行踏勘。人员技术偏差或者仪器偏差造成的数据就不准确,(会有)很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风机的选址十分复杂,工作人员需要现场踏勘,获取气象、地形、水文、林木资源等数据。要想获取精准的数据,企业就不得不联系各职能部门,一趟跑下来少则3个月,多则半年。而这一切在秦皇岛却发生了转变。


  华能河北清洁能源分公司秦皇岛开发部项目负责人 王锋:"能址星图"数据产品,为我们精准提供了风电光伏新能源项目优选规划点位。我们用了这个产品之后,整个调研周期缩短了60%以上,大大提高了这个项目申报效率。

  “能址星图”,是在秦皇岛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指导下,由秦皇岛市大数据有限公司整合地理信息、气象、国土规划等多类公共数据,并引入风、光能资源分布等专业数据开发的创新产品。企业在购买数据后,系统就能依托后台进行多维分析,推荐出风机安装的精准点位。目前,“能址星图”已先后被22家新能源企业购买,合同金额达2650万元,成为算力赋能新能源产业的典型案例。


  秦皇岛市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 陈树军:我们通过该产品跑通了合法合规的运营链路,为后续更多公共数据资源转化为可交易的产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优化授权运营机制,积极培育多元数商,实现数据产品交易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

  数字经济代表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在“十四五”期间,河北算力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5年6月底,我省在用标准机架达162万架,智能算力规模达到 113.3 EFLOPS,全省开放72个先进算力创新应用场景,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氢能储能、智慧港口等领域。数据这个虚拟资源,正在激活越来越多的实体资源,让传统产业得以焕发新生,让新兴产业能够加速崛起。

  随着京津冀算力一体化进程加速,河北正从传统工业大省向数字产业强省突围。这场以算力为支点的产业革新,不仅关乎技术升级,更是一场关于发展模式、治理能力与创新生态的深刻变革。未来,随着“算力+”向制造、医疗、农业等领域渗透,河北还需进一步破解数据安全、能耗指标等挑战。但毋庸置疑的是,这已为河北打开了一扇通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大门。门后,则是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原标题:【经济新观察】巡礼“十四五”·创新——不止“全国算力第一” 河北让抽象算力变成实际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