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职业本科学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锻造大国工匠的“新摇篮”


  ——大数据里“读”河北(十)


  职业本科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近年来,职业本科教育进入发展“快车道”。教育部发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目前,我国职业技术大学数量已达到87所,其中河北4所,位居全国第五。


  “十四五”期间,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先后出台《关于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技能型人才强省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文件,开启了职业本科教育的“破冰”之旅。


  教育的根本在于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大命题。职业教育从专科升到本科,确定培养定位是首要问题。


  “职业本科建设,要坚持职教类型属性不变、产教融合主线不变、实践能力培养重心不变,强化专业群对接产业链、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流程,笃定内涵建设、产教融合、数智赋能三大关键,努力探索技能型、特色化、高质量的发展路子。”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鑫道出了职业本科教育的独特定位。


  河北四所职业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不约而同地将“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作为核心目标。


  有了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抓手。


  面对河北现代化钢铁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需求,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组建团队开展产业需求调研,沿钢铁产业链精准布局专业体系。目前,该校本科专业已达37个。


  专业跟着产业走,技能围着岗位转,是职业院校破解供需错配、人岗脱节的关键举措。


  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面向河北和邢台市主导产业,以装备制造业数智化为主链,构建新能源汽车工程、装备智能化、智能控制3个核心专业群;以新兴产业科技化为补链,构建人工智能、新能源应用2个新兴专业群;以特色产业服务化为延链,构建生态环境工程、智能商务、时尚与传媒3个特色专业群。


  “学校加强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做好专业群发展规划,建立绿牌扶持、蓝牌升级、黄牌预警、红牌退出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马东霄表示。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也是河北职业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目前,河北已构建起班赛、校赛、市赛、省赛、国赛五级技能大赛体系。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河北337支参赛队伍共获得金奖33项、银奖61项、铜奖108项,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技能大赛就是学生技能的练兵场,比赛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创业本领的过程。”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工作人员李臻表示。


  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推动了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


  河北石油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实施技能大师进课堂、科技平台进专业、政行企进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延伸到生产一线、创新创业教育延伸到区域创新、工程素养培育延伸到产业服务的产业实践。该校校长于立国表示:“我们引导学生完成从学生到工人再到工匠的角色递进,实现技能训练与企业岗位要求同旨、创新教育与区域技术创新同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同步。”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牵头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积极参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形成了“集中服务+分散指导”的产业发展生态圈,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学校还与企业共同探索形成了“岗位实践—课程学习—技能竞赛—职业证书”的闭环培养模式。


  记者采访中发现,河北职业技术大学共同探索出“岗课赛证研创”融合育人新模式,将岗位要求、课程建设、技能大赛、职业证书、研究创新等要素全程融入人才培养。


  经过几年发展,河北职业本科教育成果初显。


  近5年来,河北石油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为石油石化行业一线输送1.2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2025年,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首届853名职业本科毕业生全部顺利毕业。


  “要让我们的职教学生胸中有火,手上有技,眼里有光,脸上有笑。”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职业本科教育将继续探索创新,夯实学生专业基础,为他们今后的精彩人生奠基。


编辑:贾扬阳

来源:河北新闻网
原标题: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大数据里“读”河北(十):锻造大国工匠的“新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