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深州市高古庄镇北梨园村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中。村头巷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瓜香,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翠绿的贝贝南瓜地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今年是村合作社第一年试种,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村党支部书记李鹏顺手摘下一个沉甸甸的贝贝南瓜,语气里满是欣喜,“我们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承包了本村与崔家村共1200亩土地,平均每亩地能产3000余斤,预计每亩地净利润达5000元!”


能让“绿瓜”变“金瓜”,离不开“品种”和“技术”两个关键因素。今年年初,合作社多方对比后选定“贝贝3号”——抗病性强、适应力好,蒸熟后果肉紧实、纤维少,不管是当主食还是做辅食,都能凭软糯口感圈粉。



为护航第一年种植,合作社专门聘请了山东省寿光市的管理团队,从平整土地到田间管理,施肥、起垄、覆膜、铺滴灌带……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把控。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精细化的管理,既保证了南瓜的品质,又稳住了产量。


丰收后,销路是关键。北梨园村早就规划好“线上+线下”双路径。线上方面,合作社跟直播团队合作,将带着设备走进工厂,直播打包、发货的过程,还现场蒸南瓜试吃,让软糯口感通过镜头打动消费者。线下的销路也很稳,合作社提前签署供货协议,近800亩贝贝南瓜将远销全国各省市,刚摘下的南瓜直接装车,根本不愁卖。



这片南瓜地,是从村民手中流转而来。农户不仅能拿到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通过务工、分红实现多重增收。57岁的王军亭正麻利地把个头均匀、表皮光滑的南瓜装进编织袋,笑着说:“现在来种植基地干活,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比出去打工踏实多了。”


眼下,第一批贝贝南瓜已经陆续发出,村里的“南瓜事业”还在规划着更远的未来。由合作社牵头开办的食品加工厂拔地而起,深加工设备即将调试完工。


“等设备开工,我们就能把新鲜南瓜加工成南瓜粉、南瓜水饺等产品。”李鹏指着加工厂,眼里满是期待。“这样一来,南瓜不仅耐储存了,附加值还能翻一番,到时候‘金仓’更满,村民收入更高,‘贝贝3号’的名声也能传得更远!”


从金秋田间的 “丰” 景,到 “绿瓜” 填满的 “金仓”,北梨园村用一颗颗贝贝南瓜,种出了村民的增收路,也种出了乡村振兴的好势头。


(李云龙 王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