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殿春老师(右二)带领学生优化无人机自动飞行程序。武志库 张松 尹鹏举 摄
刁殿春老师(右一)带领学生试飞无人机。武志库 张松 尹鹏举 摄
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奖牌。李策 摄
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上,衡水市故城县河北郑口中学的学生赵一赫、王辰、时佳丰、徐佳坤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出色的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勇夺无人机编程技能挑战赛一等奖。
从最初对无人机的懵懂好奇,到如今成为驰骋赛场的王者,这几位少年究竟是如何“飞”出一路精彩的?近日,记者走进河北郑口中学采访了无人机社团的师生,探寻他们与无人机的不解之缘。
逐梦:结缘无人机
2024年2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能力,河北郑口中学决定成立无人机社团,并指派专业教师刁殿春负责教学指导。
招新广播一经播出,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响应,100多名怀揣着对无人机好奇与热爱的学生报了名。经过理论知识测试、动手能力考察等层层选拔,刚升入高一的赵一赫、王辰、时佳丰等7名学生凭借着扎实的基础和突出的潜力脱颖而出,成为无人机社团的首批成员。“当时,我在校领导面前立了军令状:三年带领无人机社团入围全国大赛。”刁殿春笑着说。
为达到这一目标,刁殿春带领着7名社团成员开始了艰苦的训练,学校那间训练室成了他们的“根据地”。自习课铃声刚响,屋内就亮起了密密麻麻的指示灯,无人机升空的嗡鸣声此起彼伏;周末假期里,别人都在放松,他们早已调试好设备,反复打磨每一个动作,汗水浸透的训练服、电脑里堆积如山的飞行参数分析报告,都见证着这群年轻人追梦的执着。
在刁殿春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与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刁殿春带领学生们踏上了备赛征程,从最初的市级赛事起步,团队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突破自我:从默默无闻的陪跑者,到陆续斩获优秀奖、三等奖、二等奖,直至问鼎一等奖。这份执着与坚持终于在今年5月份迎来辉煌——在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河北省选拔赛中,团队以满分夺得无人机编程技能挑战赛冠军,斩获全国总决赛入场券,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备赛:挑战与成长并存
能够参加全国大赛,这让大家既兴奋又紧张,备赛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据了解,无人机编程技能挑战赛,需要参赛选手在现场编程,按要求完成无人机携带物品、识别投放点、规划航行路线、投放物品等任务。为在总决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赵一赫、王辰、时佳丰、徐佳坤在指导老师刁殿春的带领下,进入了高强度的备赛阶段。
“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周末和节假日也几乎都泡在了训练室里。”时佳丰说。他们不断优化无人机的航程和航时,针对比赛项目的得分点和扣分点,反复开展训练和试飞。每一次飞行结束后,他们都会仔细分析数据,总结经验教训,对程序和操作进行调整和改进。
在备赛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故障,有时候,编写的程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反复调试。“有一次,我们在训练中发现无人机总是在某个特定的动作上出现偏差,怎么调整都不行。”赵一赫说,他们和老师一起排查了很久,才发现是一个外部环境对无人机产生了干扰。
面对这些困难,他们从不轻言放弃。“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都能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也让我们对无人机的了解更加深入。”王辰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大家分工明确,有的负责编程,有的负责调试无人机,有的负责记录数据和分析问题,遇到困难时一起商量解决方案,相互支持和鼓励。
赛场:沉着应对勇夺桂冠
8月的海南文昌,骄阳似火。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总决赛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的4664名参赛学生齐聚一堂,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比赛当天,由于指导老师不能进入比赛场内,刁殿春早早地把队员们送到了比赛场,嘱咐大家不要有压力,发挥出正常水平就好。队员们对刁殿春说:“刁老师,您回住处休息吧!我们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在赛场上,赵一赫、王辰、时佳丰、徐佳坤身着整齐的校服,眼神坚定而自信。他们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编写着程序,对无人机进行最后的调试。比赛开始后,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密切关注着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当时,我的心里很紧张,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按照平时训练的步骤来操作。”赵一赫说,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顺利地完成了无人机携带物品、识别投放点、规划航行路线等任务。在最后的投放物品环节,无人机精准地将物品投放到指定位置,赢得了现场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
最终,他们以出色的表现征服了评委,夺得无人机编程技能挑战赛一等奖。当听到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的那一刻,他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这个冠军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证明了我们这段时间付出的努力没有白费。”王辰说。
比赛持续了整整7个小时,刁殿春始终在场外寸步不离地守候着。当看到队员们脸上闪耀的“金牌”的光辉走出赛场时,他快步迎上前,和队员们紧紧抱在了一起。“我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们用短短两年时间就闯入了全国大赛,更在首秀中斩获了一等奖。”刁殿春难掩激动,一边说着,一边向大家表示祝贺。
梦想:在科技天空继续翱翔
载誉归来,赵一赫、王辰、时佳丰、徐佳坤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坚定了在科技领域探索的决心。
“通过参加这次比赛,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也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与其他优秀选手之间的差距。”赵一赫说,他们将以这次比赛为新的起点,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对于未来,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规划。王辰计划报考与无人机相关的专业,深入学习无人机技术,为我国的无人机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赵一赫则对人工智能充满了兴趣,想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探索。时佳丰和徐佳坤表示,会继续保持对科技的热爱,不断追求创新,在科技的天空中继续翱翔。
“我校学生在全国大赛中斩获冠军,让学校获得更多关注,使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品牌被更多人知晓,我们将以此为切入点,推动全校教育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河北郑口中学校长张忠强介绍,近年来,学校在科技创新教育上取得喜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河北省优秀科技教育创新学校等荣誉称号。今年以来,河北郑口中学共获得省级奖项47人次,市级奖项23人次,特别是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总决赛上,又取得了蜂群舞蹈编程赛二等奖、协同穿越挑战赛二等奖、编程挑战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河北郑口中学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筹建了学校科技馆,举办了航天科普讲座、“传承科学家精神,做新时代好青年”读书活动和演讲比赛等系列科学教育活动,开发了校本教材《中国航天科普知识》,开设了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社团,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成长平台。河北郑口中学党委书记刘洋表示,将继续深化科技教育改革,创新科技教育模式,完善科技教育设施,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专家点评:
在当前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等比赛的成功举办具有示范意义。河北郑口中学代表队在障碍穿越、编程挑战等项目中展现出卓越的工程思维和创新精神,其飞行操控精准度、任务完成效率及团队协作能力均达到赛事一流水平。这得益于学校将无人机课程纳入科技创新教育体系的前瞻布局。该项赛事不仅培养了郑口中学参赛学生的空间认知与团队协作能力,更“以赛促学”提升了学生的跨学科实践水平,为人工智能时代青少年人才培养提供了优秀范例。(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无人机林草应用国家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张军国)
记者:李晨阔 通讯员:李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