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威县的广袤田野上,从万亩田畴里的智能监测,到温室大棚中的精准管控,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悄然融入农业生产的环节,让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型。
在中商艾享智慧基地内,3万余亩高标准农田里玉米挺拔茁壮。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中商艾享生态科技旗下河北艾禾农业科技公司扎根威县,携手君乐宝乳业集团,构建一个“种植-养殖-加工”深度融合的绿色循环农业体系。“科技赋能效果显著。”河北艾禾农业科技公司高标准农田负责人柳益雄说,引入智慧管理后,夏粮亩产从900余斤跃升至1100多斤,增幅达19%,灌溉环节实现节水30%至40%。
走进艾禾农业科技公司智慧指挥调度中心,田块整治、地力培育、智能灌溉、虫情监测、北斗基准站……一系列硬核科技在这里汇聚。调度中心如同农田的“智慧大脑”,依托物联网与大数据,对农田墒情、苗情、灾情等进行监测与深度解析。实现了从耕到收,全流程机械化、智能化、集约化作业,播种、施肥、田管、收获每个环节的精度都大幅跃升,推动农业生产降本、增效、节能、增产的良性循环。
卫星遥感、无人机巡田、传感器监测、大数据分析……智慧系统正在成为该县三农生产的科学决策工具,精准指导着施肥、灌溉与病虫害防治等全环节。
威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将农业现代化视为发展的核心引擎。在方家营镇孙家寨村,总投资1.2亿元,占地500亩的数字农业产业园自2024年投入使用便崭露头角。螺丝椒、水果黄瓜、茄子等高品质蔬菜从这里产出,直供大中城市餐桌。
智能水肥一体机精准为蔬菜施肥;智能通风设施时时让蔬菜大棚里保持适宜的温度;智能病虫害识别……结合大数据分析,让生长的蔬菜外观漂亮,口感更好,该园区实现了种植过程标准化、管理数据化的数字农业体系。
威县数字农业产业园负责人刘星说,传感器时刻感知土壤墒情、温湿度变化,大数据平台随之精准分析,依据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独特需求,动态调整灌溉水量与施肥配方,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升生产效益。2024年该园区亩均收益突破2万元,年总收益高达1100万元,为周边村民创造了200个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超过2万元。
“威县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将智慧农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走出一条‘科技强农、数字兴农’的特色之路。”威县县委书记崔耀鹏说。
编辑:邵慧珠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原标题:河北威县:智慧农业绘就新“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