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衡水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省联社“1234”审计工作思路,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立足内审职能,聚焦主责主业,不断促进审计工作取得新成效。


坚持科学规划,确保应审尽审。梳理监管规定及省联社制度要求,结合实际业务发展情况,科学规划审计项目。一方面,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节点,聚焦重点领域,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盯贷款业务、不良处置、信息科技等重点领域,监督贷款发放、科技支出等关键环节。另一方面,关注资本管理、负债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将其审计重点纳入2025年审计计划,及时发现新业务领域的风险点及操作漏洞,做到各项业务应审尽审,消除审计盲区,着力提示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充分发挥审计预警作用,切实提升内部审计质效。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一方面,打造学习型审计专业团队,加强审计人员和后备团队的实践历练,引导熟悉业务流程,理解管理要求,洞悉风险隐患,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鼓励内部职工利用业务实践加强审计专业知识的学历教育、职称教育。定期组织开展审计专业培训,通过多渠道补足审计专业人才队伍短板。另一方面,坚持实践练兵,鼓励审计人员深耕一线,在“学中审、审中学”中不断成长,建立一支具备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员队伍,截至6月末,累计开展6个审计项目,参与省联社审计项目1次。


强化科技支撑,紧跟疑点信息。一方面,加强核查力度,以系统内的疑点信息作为切入点,及时将疑点信息推送各业务条线,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加强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进一步完善横向贯通、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最大程度上凝聚审计合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审计管理系统,积极推进非现场审计监测,针对推送的疑点信息,通过与综合业务系统、数据应用平台、信贷管理系统的对接,及时发现业务操作中的风险点,对违规问题进行精确定位。截至6月末,通过审计管理系统处置疑点问题283笔,涉及金额42110.30万元。


聚焦问题整改,狠抓末端落实。该行坚定扛起审计整改主体责任,以《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审计整改指南》为抓手,在落实整改上下功夫见实效。一方面,严格实施即审即改,前移整改关口,同时建立问题台账,实行清单式交办、闭环式推进、销号式管理,并根据整改情况分类施策、靶向监督,督促已整改问题真改实改,未整改问题见底清零,确保问题整改真实有效、责任追究落实到位。另一方面,严格落实整改机制,狠抓整改末端落实,提高问题整改率,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深入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实现查问题和促整改、治已病和防未病、治当下和管长远的融会贯通。


作者:张爱幸 刘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