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招商一线,既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更是干部成长的淬火炉。中央多次强调要在重大任务中锤炼干部本领,而招商引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恰是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试金石”。当干部在项目洽谈中磨砺眼光,在产业对接中锤炼担当,在服务落地中涵养情怀,一支“懂经济、善作为、敢斗争”的干部队伍便能在实战中脱颖而出。


招商场即考场,在洽谈中锤炼政治判断力。“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招商引资绝非简单的项目对接,而是对干部政治判断力的深度考验。面对纷繁复杂的投资意向,能否精准识别“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关乎地方发展的长远布局。中央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正是引导干部在招商中算好“生态账”“创新账”“效益账”。如《吕氏春秋》所言:“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当干部学会从政策红线中把握机遇,从产业趋势中洞察方向,便能避免“捡到篮子都是菜”的短视,练就“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定力。


谈判桌成课桌,在博弈中提升专业硬实力。“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与行业龙头“过招”、同跨国企业“掰腕”,倒逼干部打破“本领恐慌”。有的干部起初面对“产业链图谱”如雾里看花,却在钻研中摸清了“微笑曲线”的规律;有的干部起初对“对赌协议”心生忐忑,却在实践中掌握了风险防控的门道。这印证了王夫之“知行相资以为用”的哲理:招商谈判既是检验专业素养的“透视镜”,更是倒逼能力升级的“助推器”。唯有以“归零心态”研产业政策、学金融工具、懂国际规则,方能在博弈中赢得主动,把“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项目单变成绩单,在落地中锻造担当铁肩膀。“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从签约到投产的“最后一公里”,最能照见干部的担当底色。审批环节的“中梗阻”、要素保障的“掉链子”、服务效能的“慢半拍”,无不考验干部的钉钉子精神。中央强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是要求干部既当“店小二”又做“急郎中”,以“事不过夜”的作风破解企业难题。范仲淹曾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招商干部尤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抓协调,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促落地,让纸上协议化作发展动能,用服务温度换取投资热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招商一线如同干部成长的“磨刀石”,既能磨掉“骄娇”二气,又能磨出“硬核”本领。唯有让更多干部在招商实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方能锻造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栋梁之材。(绵阳科技城新区  黄剑)


来源:今日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