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告诉我们:

跌倒了,别怕

赵栋

  与朋友沟通、倾听,会有收获。过年期间,一位朋友电话联系我,我很高兴。以往,我从其他朋友处隐隐得知,他大学毕业后创业很成功,现在事业蒸蒸日上,没想到还能记着我。电话里,我却又不知聊些什么。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人,肯定在为人、见识和决断能力方面高出我们这些“死读书的人”一大截,我深知这一点,怕自己见识浅薄,学问露馅,于是只寒暄着避实就虚。

  我说:“你现在应该是踌躇满志了。”

  他抢过我的话说:“创业不容易啊,有很多困难。”

  我说:“你曾经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他说:“很多困难。千万别一上来就以为当老板是为了享福,可以啥也不干就吃现成的。俗话说,要想当老板,先要睡地板。浙商有‘四千精神’,是通用的: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千方百计、千言万语。但是最大的困难还是要意志坚定,面对非议,不为所动,秉持良心,战胜自己,尤其是跌倒了不能装没事,要诚实地面对。”

  跌倒了不能装,类似的话也许在哪里看到过。去翻了下《传习录》,果真王阳明先生有这样一段话:

  “诸君功夫,最不可助长。上智绝少,学者无超入圣人之理。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不可以我前日用得功夫了,今却不济,便要矫强做出一个没破绽的模样。这便是助长,连前些子功夫都坏了。此非小过。譬如行路的人,遭一蹶跌,起来便走,不要欺人做那不曾跌倒的样子出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毁谤,不管人荣辱,任他功夫有进有退,我只是这致良知的主宰不息,久久自然有得力处。一切外事自不能动。”

  看来,这些白手起家创业的人都不容易,自然是脚踏实地,一点点干出来的,不是凭借“三寸可烂之舌”糊弄财富的人所能比的,更不是有些自以为是的读书人所能够理解的。

  王阳明先生还有段话: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我认为,先生此语揭示了一条逆境生存法则:痛苦的价值取决于主体态度。

  主动的人能培养韧性,将挫折转化为智慧;被动反应者则被情绪裹挟,沦为逆境的奴隶。这与现代心理学中“心理弹性”概念不谋而合,说明内在力量对逆境适应力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跌倒了,别怕,也别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