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成功化解某商品混凝土公司及分公司与5家商贸公司之间的5起买卖合同纠纷系列案件,并同步解决桃城区法院的一起关联案件,实现“一次调解、六案了结”的共赢效果,为涉诉企业纾困解难送上“法治定心丸”。
该系列案件因双方对账目争议较大,一审判决后进入二审程序。民三庭关信娜和冯伟艳法官带领办案团队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理念,组织双方开展多轮调解,逐笔核对交易凭证,梳理交易细节,最终精准锁定账目争议核心,通过“判决金额+利息让步”的调解策略,双方对一审判决金额达成一致,被告方对判决结果表示认可,原告方主动对利息部分做出让步,既保障原告合法权益,又为被告企业争取分期履行的缓冲期,让双方从“对簿公堂”转向“握手言和”。
办案团队采用“关联案件协同调解”模式,在解决本案纠纷的同时一并化解另一起被告诉原告的关联案件,通过统筹调解方案设计,将6起跨院、跨审级案件纳入统一调解框架:制定分期还款协议,既保障原告合法权益及时兑现,又充分考虑被告企业阶段性经营困难,为其纾困解难争取缓冲时间,并且建立履约跟踪机制,确保调解协议刚性兑现。通过系统性解纷,避免衍生诉讼6件,并减少了企业诉讼成本。
此次调解精准把握企业“急难愁盼”,对资金困难企业“放水养鱼”,保留发展空间,对债权企业“快调快兑”,保障经营现金流,活用调节策略,平衡双方诉求,依托专业审判能力厘清事实,确保调解结果公平公正,发挥司法智慧,创新解纷方式,实现了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有机统一。
近年来,衡水中院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以“实质解纷+多元共治”模式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法治温润民心,真正把司法服务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纠纷化解中感受到法治力量,在每一次司法参与中体悟到正义温度。
此次纠纷化解是衡水中院落实“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衡水中院将持续深化全链条解纷机制,以“如我在诉”的司法情怀护航企业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司法动能。